理财

银行探索化解民企融资难“治本”之道 创新风控机制+腾挪信贷资源

2018-11-27 09:3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福建、四川、重庆等地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多家银行已提出具体举措,并在自身业务体系上谋求突破。一方面,不少银行在考核办法、抵押物设定、贷后管理、风险控制等多个业务层面进行创新优化;另一方面,银行自身希望借此契机调整信贷结构,腾挪更多信贷资源到那些存在有效需求的企业中去。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各方政策合力,最大程度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才是化解民企融资难的“治本”之道。

加大信贷投入 银行支持民企出实招

银保监会提出,初步考虑对民企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目标。数据显示,当前银行业服务民企质效提升。前三季度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9.8%。截至三季度末,18家主要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平均利率6.23%,较一季度下降约0.7个百分点。

从银行层面看,多家银行已提出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对民企的金融服务水平。比如,工商银行进一步研究部署支持民企发展多项新措施,包括推进总行级合作客户服务落地、完善民企融资区域和行业投向布局等十条具体举措。农业银行围绕加大信贷投入、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推进减费让利等八方面,提出二十二条针对性措施,着力破解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孙强表示,要加强重点民企营销。明确100户全行重点支持民企客户。由集团、总行领导和分行一把手亲自带队拜访,加大合作力度。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境内覆盖各省的一级分行中继续推广小微企业信贷工厂,年底前由现有的12家扩展为25家;推进普惠专营机构建设,支持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经营实力的民企。

孙强表示,还要推进问题贷款重组转化。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符合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借新还旧、重组、展期等方式支持其合理信贷需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优化管理 银行完善业务体系

西南地区某股份行一位高管表示,该行一直将民企作为业务发展重点,所以整体业务架构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对民企支持力度会更大,而且服务方式会进一步提升。

“过去银行对力度的理解更多是要素投入,是简单地加大资源投放力度。”他说,最开始做小微企业业务是满足客户最基础需求,即贷款,但粗放式的做大并不能带来综合收益提升。“现在我们正在探索为小微客户提供高质量综合服务,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实际需求,围绕客户需求在放贷同时提供理财咨询、代发工资等服务。”

在贷款方式上,银行也在摸索破解抵押物难题。华夏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龙双表示,传统银行都是按有抵押物给予信贷支持,抵押物包括房产、汽车、知识产权等。目前,在支持小微企业上,各行加大信用贷款支持。信用贷款支持更多基于金融科技,通过各种数据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判,并且给予的信用额度不是太大,都是50万元以下,这类业务发展较为迅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对有发展前途,但借不到钱的企业需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若支持去产能的对象,不仅会给银行带来长期风险,也不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银行要有效地区分这两部分企业,监管部门要尊重银行自主权,让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区域客户特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制度配套状况决定其投放进度。

政策加码 增强银行服务民企内生动力

业内人士认为,缓解民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在银行体系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增加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这离不开政策扶持。

从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激励机制角度,某地方监管人士建议,可指导金融机构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优惠定价,商业银行对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利率可实施较大幅度下调。加大考核激励,要求商业银行将小微贷款增长与分支行领导绩效工资挂钩,加大对小微客户经理激励力度。提高不良容忍度,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一般控制在不超过各项贷款不良率2个百分点的水平。

龙双说,这半年以来,各行都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比如,贷款额度优先支持小微企业,出现贷款不良尽职免责,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快核快销,做小微企业业务员工奖励或加倍计算等。

民企风险偏好较高,也有市场人士担心加大对民企信贷投放会造成不良攀升。“要想把普惠金融做大、做强、做持续,风险管理水平要跟上。”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戴跃明表示,过去一个客户经理管二三十个客户已是极限,现在一个客户经理可管理二三百户,因为风险管理已是靠模型、预警在管,通过模型和预警,客户经理不需时时盯着每个客户,只需关注系统预警所提示的客户,根据红、黄、蓝三种预警信号采取不同风险防范措施。

在龙双看来,银行对民企和国企都有严格风控标准。对于民企而言,风控方式可能会有所转变。比如,更多开辟一些其他途径,加快反应速度,开发一些产品解决民企倒贷压力。从创新和服务上做更多支持,但绝对不会放松风险控制。

戴跃明说:“现在有大数据支持,我们能将海量小微企业客户纳入服务范畴。小微企业数量多,但是单户数量小,风险分散,整体可控。目前,我们的大数据普惠金融贷款不良率仅为0.4%,这就是金融科技带来的变化。”

在企业层面,某股份行内部人士说,从控风险角度看,对某一企业是否会出现多头融资和过度扩张,各银行内部实际上能算出企业实际的贷款需求,所以无需担心过度融资和放贷问题。

有银行反映,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客观存在,部分行业风险仍在出清。福建一位城商行人士坦言,此前该行贷款主要投向该地区制造业。近两年,不良有边清边冒之势。不良贷款都是靠银行自身利润在化解,银行当前可运用的处置手段有限,风险资产清收与处置进度缓慢,希望政策层面在不良风险缓释方面继续给予银行支持。

责任编辑:郭俊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