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多时的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落地了。12月6日,国家医保局主导的“4+7”城市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6日午间,预中标品种大幅降价的消息传来,午后开盘,医药上市公司股价闻讯下挫。
作为本轮医改的重要内容,药品招标环节的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确实影响深远。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相关产品价格的大幅降低,进而影响相关公司业绩,这也是二级市场对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下调的主要原因。
此外,从最新的预中标结果看,部分品种的降幅超过预期。一医药公司董秘告诉记者,该公司此前预期降幅在30%~40%的产品,没想到招标价格降幅达到了70%~90%。这导致了市场对医药股情绪反应强烈。
不过,尽管带量采购政策客观上给医药行业带来了阵痛,但以长远的眼光看,投资者无需过分在意股市短期涨跌。
一方面,国内仿制药价格下跌是长期趋势。相比海外仿制药企“低毛利、低费用”的利润结构,国内仿制药企目前普遍呈现“高毛利、高费用”的特点。而带量采购政策实施的初衷就是为了降低药品价格。通过取消质量分层,加大竞争,以量换价,最终达到让医保基金降低总体用药花费的效果。未来,随着带量采购政策全面铺开,中标品种的销售推广必要性降低,企业销售费用会相应减少。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实际盈利水平降幅预计将小于药品降价幅度。
另一方面,带量采购政策并非横空出世,带量采购模式早有样本。2014年12月,上海市就率先启动第一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今年9月11日,11城市的带量采购方案初步亮相,彼时就引发了行业广泛讨论。
从带量采购政策的推广过程来看,全国性推广势必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此后也还会有多批次招标结果公布。在这期间,优秀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等举措,主动应对仿制药价格端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带量采购政策将促进国内药企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升级。
因此,应该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带量采购政策,把目光聚焦在医药行业的可持续成长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