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白盒子艺术馆副馆长曹茂超、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艺术家王家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著名艺术家陈坚
2018年12月8 日,“物的褶皱——王家增个展”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汪民安担任学术主持,是白盒子艺术馆与艺术家王家增的首次个展合作,呈现王家增最新创作的十余件作品。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 开幕致辞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 开幕致辞
▲评论家、学术主持汪民安 开幕致辞
▲艺术家王家增 开幕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 开幕致辞
▲著名艺术家陈坚 开幕致辞
王家增的作品通常以北方工业城市废墟为主题,灰暗沉郁的笔调,擅于运用工厂的工人形象、铁盒子和厂房等元素作为象征性符号来揭示被弃物与剩余物的当代价值。王家增曾画过很多被铁皮包裹的人,它们置身在铁的包围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监狱中,没有自己的面孔,只有一个个序列的数目记号,而此次展览所呈现的新作与以往的创作形式有所不同,这批作品的另一种类型,是用铁皮和钢板制作的类似装置的作品。艺术家王家增跳脱出以往连续涂抹方式来勾勒建筑与建筑承载的空间,将表达形式简化,并采取了一种架上作品的形制,将作品挂于墙上。
▲从左至右:艺术家刘芯涛、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批评家段君、收藏家朱向阳、白盒子艺术馆副馆长曹茂超
▲批评家何桂彦(右)与艺术家王家增(中)及夫人合影
▲从左至右:艺术家桑迪亚哥·达涅兹(西班牙)、孙永增、王家增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现场交流
▲展览现场
艺术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废弃的铝和铁等金属物质,将其形状改变,通过锤击、焊接、打磨,制造了一个个物的褶皱,烧制后布满无规则的坎坷的折痕展示出一种凝重感。不同于版画、油画中绘制的被挤压的图形,这样的“形若枯骸”的状态使这份沉重感更加凝练。王家增认为像铁这样的金属物质是工业主义最简单明了的基础和指代,是对工业主义吞噬人的讽喻,它们被当作符号是王家增对工业和当代世界一种讽刺性解读。金属物质具有殊相和共相的哲学关系,而人操纵金属也被金属操纵,人伤害金属的同时也被其所伤害,人和金属之间相互扭曲,相互纠缠的关系则象征着工业时代的铁律。
▲展厅现场
王家增的新作不仅仅是阐述历史,简单的展示过去,他想利用褶皱物与观者之间构建成一种隐喻关系,使每个面临这种褶皱物的人,都能感受到赤裸裸的强力的无所不在,仿佛这些强力就是加诸于观者自身的。王家增赋予了这批作品“强力不仅落在身体上,也会通过落在物上而对人形成震慑”的具有哲学性的意义,将人们带入到了对物与权力的思考之中。
▲物的褶皱 系列 金属综合材料 150×180cm 2018
▲物的褶皱-1 金属综合材料 85.6×120cm 2018
▲物的褶皱-7,金属综合材料,85.6×120cm,2018
▲物的褶皱-13 金属综合材料 40×50cm 2018
▲物的褶皱-16 金属综合材料 40×70cm 2018
▲场域 系列 金属材料 55×70cm 2018
▲场域-2 金属材料 55×70cm 2018
白盒子的展厅就如人们生活的密闭空间,艺术家将作品悬挂在墙上,或者将它们捆绑在钢板上,或者以盒子的形式对它们囚禁,并对它们对监狱中的囚徒进行编号一样进行编号,作品栖身于有限的空间内构筑成一座拟人式的“复仇”景象。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9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