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50家外资险企市场份额不足一成

2018-12-22 10:22  证券日报   冷翠华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22家外资财险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181.4亿元,占全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1.88%;28家外资人身险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1707.38亿元,占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7.31%。整体来看,50家外资险企保费市场份额不足一成,但外资寿险公司份额接近于外资财险公司的4倍。

22家外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为1.88%

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22家外资财险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约181.4亿元,占全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1.88%。

从近十年发展历程来看,2008年前10个月,16家外资财险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约24.6亿元,占全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1.17%。

可见,从险企数量上看,最近十年,外资财险公司的数量仅增加了6家,而同一统计周期的保费增幅则高达约637.4%。由于这十年间,中资财险公司数量和保费也快速增长,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行业占比基本处于稳定态势,2018年前10个月的保费占比与十年前相比,提升了0.71个百分点。

外资险企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稳健经营,与外资险企将自身优势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在实践中调整经营策略不无关系。如史带财险,完成股权转让和更名后,2014年下半年开始退出中国车险市场,到2016年1月份全面退出。该公司也是在我国最早叫停车险业务的外资财险公司。也正是从2014年开始,该公司实现了连续4年的盈利并保持至今,其发展模式逐渐由业务驱动型转向技术驱动型,大量参与卫星发射、核电站建设等技术含量高的大型非车保险项目。

退出中国车险市场的险企,除了史带财险,还有美亚财险,而其经营状况在退出车险市场之后均有明显好转。整体来看,即使部分外资财险公司的第一大险种是车险,但其车险保费占比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这10年间,外资险企的并购重组从未停步。法国安盛集团即将曲线完成对安盛天平财险的全资控股。2015年,瑞士再保险集团收购太阳联合财险,将触角伸向了中国的直保业务;2016年,安达保险在全球完成对丘博(Chubb)公司的收购,进一步壮大了在中国的保费规模。

此外,随着中国保险业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的申请获得批准,这将是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也进一步印证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险企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达7.31%

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28家外资人身险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约1707.38亿元,占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7.31%。

而10年前的2008年前10个月,25家外资人身险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约304.67亿元,占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4.72%。

可见,从险企数量上看,最近十年,外资人身险公司仅增加了3家,但同期原保费增幅则高达460.4%。同时,从市场占比来看,十年间也提升了2.59个百分点。

这十年间,中国的人身险市场经历了大发展,也经历了监管政策的调整,而在中国的外资人身险公司也经历了诸多变化,很多出现在2008年统计名单中的公司已经改了名称。

在行业沉浮的发展中,我国诞生了多家银行系人身险公司,而这些险企的前身大多为外资人身险公司。例如交银康联人寿,目前交通银行持股已达62.5%;中荷人寿持股占比中,北京银行持股50%。

在这10年间,多家原外资人身险公司发生了股权变更并更改了名称,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在中国发展。《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最近10年发生了重大股权变更并进行了更名的外资寿险公司还有多家。具体来看,2009年,原恒康天安人寿实施增资转制,由合资险企变身为中资险企,并更名为天安人寿,并逐渐扩大分支机构和经营范围。2009年9月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接手广电日生人寿50%股权,该公司由此更名为“长生人寿”。2010年,原海尔纽约人寿的股东之一纽约人寿宣布退出,公司更名为海尔保险,此后的2012年,北大方正受让原海尔保险51%股份,并更名为北大方正人寿。2014年,同方股份接过中海油所持的海康人寿50%股份,2015年,原海康人寿更名为同方全球人寿。2014年,原国泰人寿更名为陆家嘴国泰人寿,东方航空集团退出,上海陆家嘴金融进入。2015年,恒大集团收购原中新大东方人寿50%股权并将其更名为恒大人寿。

整体来看,尽管最近十年外资人身险公司的绝对数量仅增加了3家,但考虑到部分原有外资公司性质变更为中资公司,因此,在这十年间成立的外资公司数量要高于3家。同时,外资人身险公司的经营也是在曲折中前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格局上看,外资险企短期内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稳健发展的主基调还将延续。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