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指数基金已成为众多机构加仓A股的首选标的

2018-12-24 08:02  上海证券报   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 高级总监 许之彦

在公募基金成立20周年之际,指数基金也迎来了第15个年头。继主动权益基金和货币基金大发展之后,今年以来指数基金逐渐焕发魅力,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势头。

指数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数量超过11.4万只,净资产合计超过49万亿美元。其中,指数基金规模在基金总量中的占比逐步提升,达到6.7万亿美元,占比从2007年的15%上升至35%。我国公募市场上共有600只指数基金(剔除联接基金),总规模达5382亿元,较去年底增长了634亿元,产品类型主要包括ETF、指数LOF、分级基金和场外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中,场外指数产品率先发力,与此同时指数增强基金开始萌芽;2008年至2014年牛市前夕,场外指数产品规模并未有较大变动,但是ETF类的指数产品以较快的势头迅速扩张;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分级基金类指数产品凭借高杠杆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青睐,各家基金公司开发了主题、行业等锁定细分板块的分级基金;2016年之后,出于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分散风险等考虑,跨境、商品、指数增强、smartbeta等指数基金进入投资者的视野。经市场检验,指数化产品在大多数时间段内表现都好于绝大多数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是一种比较成功的长期投资方式。

指数基金优势明显

资管新规的出台对资产管理行业具有深远和实质的影响。从全球的经验来看,在资产管理逐步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化、拆除多层嵌套以及去杠杆等背景下,指数基金尤其是ETF的投资优势日益明显。首先,指数基金的投资紧密跟踪标的指数,编制规则透明,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组合的结构和风险收益特征,具有分散化投资的特性;其次,指数基金被动复制指数,能够较好地避免基金经理等主观因素的干扰;最后,指数基金尤其是ETF基金的综合费率成本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基金产品。众所周知,从1993年到2008年,巴菲特曾经8次推荐指数基金。巴菲特指出:“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在权益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ETF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资金的大幅增仓,逆市增长。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ETF资产规模从2016年的33960亿美元增长至46610亿美元,增幅达37%。截至2017年底,美国市场ETF规模达到3.3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71%,产品数量达到了1900只。2017年全年,ETF的资金净流入创新高,达到4710亿美元。从国内情况来看,截至11月7日,今年以来ETF规模增加了1420亿元,相比年初增幅高达61.2%;从份额来看,增长了138%,是史上ETF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A股几轮调整,大多数指数已经到达历史估值低位且盈利增长稳定,并且监管环境的改变也使得机构投资人占比得到提高,获取高于指数的超额收益愈来愈困难。投资指数基金不仅成本低廉、便捷高效,而且避免了选股问题和道德风险,另外指数基金运作透明、风险分散、交易灵活,成为众多机构加仓A股的首选标的。

指数基金大发展

需要各方共同推动

指数基金的大发展需要行业内各方共同推动。首先是交易制度的创新。目前跨境ETF、黄金ETF、债券ETF都实行了T+0交易,大大提升了这几类ETF的流动性。如果部分权益类ETF也可以试行日内回转交易制度,将有利于平抑ETF的折溢价,提升ETF产品的活跃度。其次,建议推动将ETF纳入沪港通标的。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吸引了众多北向资金流入。ETF作为标准化的产品,是机构投资人便捷高效且低成本投资A股的工具,纳入沪港通标的将有效促进ETF行业发展。最后,ETF和指数基金的发展亟须相应的配套机制,如给予社保、年金等投资ETF相应的税收优惠,鼓励国资平台上市公司通过ETF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等。

当然,设计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工具化产品并让投资者熟悉和了解是指数化投资重中之重的责任。作为国内指数基金的开拓者和坚守者,华安基金非常乐意也有责任为国内指数化投资行业作出更多贡献。(CIS)

责任编辑:郝梦圆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