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市场面临冰与火的冷热分化局面。12月份以来,陆续有40只基金公告变更募集期。其中,超过8成的固收类基金提前“收工”结束募集,而多数的权益类基金则发布延长募集期限公告。
固收基金提前打烊 权益基金延长募集
近日,多家公募旗下基金发布募集期变更公告。多数固收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而权益基金则相反,多数为延长募集期限的公告。
12月26日,中融基金旗下中融恒惠纯债债券型基金发布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公告显示,该只基金于今年11月9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2019年1月8日,在基金份额发售期间,根据初步统计,基金已达到基金法及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的基金合同生效条件,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浙商银行协商一致,决定将募集截止时间提前至2018年12月25日。
同日,方正富邦基金发布了旗下方正富邦深证100ETF联接基金延长募集期的公告。方正富邦深证100ETF联接基金已于今年11月30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今年12月28日。但根据基金法、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以及基金合同相关规定,基金管理人决定延长本基金的募集期,募集截止日延长至2019年1月25日。
据记者统计,12月份以来,共有40只处在发行期的基金发布了募集期变更公告。其中,12只基金发布的是延长募集期限的公告,28只为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
分基金类型看,12只延长募集期限的基金中,10只为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等权益类基金,占比高达83.33%;提前结束募集的28只基金中,23只为纯债、定开债、可转债等债券型基金,占比为82.14%,部分提前结束募集的混合型、指数型基金,不是发起式设立,就是银华、富国、海富通等相对具有渠道优势的中大型公募基金。
业内人士呼吁延长获批基金等待期
基金发行规模也呈现固收火热、权益遇冷的市场格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12月份新成立的债券型基金中,42只债基合计募集规模为645.8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为15.4亿元,平均认购天数为18天;而25只权益基金合计募集规模为202.29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募集规模为8.09亿元,接近固收类基金平均发行规模的一半,而平均认购天数则长达29.5天。
北京一位次新公募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近日也在发行一只混合型基金,基金已获批近6个月必须发行,募集难度非常大,近一周在蚂蚁金服第三方平台销售规模仅为200万元;但债基卖的比较好,原定的基金发行计划都是提前完成。
针对基金逆市面临的困局,有业内人士建议,延长获批基金6月内就要发行的“等待期”。
华南一位大型公募副总裁表示,因为市场不好,不少在年初拿到权益基金批文的公募很多都压着没有发,但6个月大限已到,不得不发。他建议对获批基金6个月内必须发行的期限适当延长,因为基金产品从设计、申报到拿到批文的周期较长,如果产品设计申报缺乏前瞻性,不利的市场环境很难在6个月结束,基金很可能无法适应市场,而强制发行又会面临募集失败的风险,这对基金公司和监管资源都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