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郝梦圆)“我当时就想赚快钱,想着用这4000块钱投资,赔了就离开北京。”2018年一个冬日的下午,理工男曹文文在北京上地的办公区接受中国财富网的采访,讲述他在“币圈”的传奇经历。作为众多“币圈”90后中的一位,他偶然之中搭上了比特币这辆财富快车,并经历了刺激的财富之旅。
不料,2018年“币圈”泡沫破裂、剧烈动荡:比特币一路震荡下行,12月15日跌至3122.30美元,离年初高点17234.99美元,跌幅超过80%。
说起这种“过山车”式的刺激,曹文文却很坦然,“我投入的就是开始的4000左右,即使赔了,也觉得还好”。然而,对于一些后知后觉的投资者,被“割韭菜”就完全不一样了。
钱从“圈”中来
2008年,一个叫“中本聪”的人横空出世,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比特币也随之诞生。
2016年,比特币逐渐被人们熟知,正视比特币价值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大学的区块链研究室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90后开始注意到比特币,他们慢慢地接触它、了解它。
“我大概是在2016年开始接触比特币的。当时从淘宝买了个盗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听下来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又去买了正版的,因为本身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对技术类的新生事物接受起来比较快,机缘巧合之下就把这不到4000块投入了比特币,”身着一件圆领T恤的曹文文,不时在电脑里查看着行情,“我记得当时大概是花了不到四千左右的价格买了一个比特币,这枚比特币是在云币网上买的,那时候直接通过银行账户充钱就可以在交易所购买比特币。”曹文文如是说。
在曹文文满怀期待的购买了比特币,坐等升值的同时,郑浩也成为了90后“币圈”人的一员。
“我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学的是计算机和金融双学位,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也在大学时期做过孵化器等项目。后来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来到北京看看有没有项目可以做,我的老师就带我入行成为了交易员。”刚刚从日本参加会议归来的郑浩身着黑色的毛衣,左手袖口微微露出腕表,他靠在沙发上,说起进入“币圈”做交易员的日子,眼里闪着光。“我那时候刚刚做交易员,要经常盯着大盘,数字货币跟其他的金融产品不一样,它的交易时间是7*24小时的,我们需要一直盯着大盘,没有白天黑夜。”
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比特币K线图 来源:OKCOIN
很多人以为,比特币就是单纯的数字概念,但是由投资比特币衍生出的ICO(代币发行融资)成了“币圈”人炙手可热的投资方式。
谈起ICO,曹文文打开了话匣子,“我是从2016年12月开始做ICO的,投了两个项目。用0.5个币投了量子链,它的发行价大概在1.2元到1.5元之间,另外的0.5个比特币用来投了公信宝,它的发行价大概在0.8元到1.2元之间。量子链是在以75元的价格卖掉的,而公信宝在2017年的6月以25元的价格在云币网上出售了。我从2017年的6月开始屯币,从6月到9月陆陆续续投了大概15个左右ICO,也赚了不少钱。”
止不住的热情
对于中国的“币圈”人来说,9月4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之前大家的交易都是自由的,买卖不受限制。然而这样的交易方式在9月4日戛然而止。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叫停代币发行融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的数字货币交易全部停止,全国各地交易所纷纷关门停业。一时间,买卖双方都失去了交易的场所。为了躲避监管,有的交易所甚至把注册地搬去了国外。
突然的监管规定让很多“币圈”玩家迷了方向,有些人想要清空手里的货币,避免被套住,也有人看准了这个时机,做起了场外交易。
“9月4日以后,很多人想卖币却找不到场所,我趁机买了不少币。9月后‘币圈’很多人想要卖掉EOS,当时价格大概在3元左右,但是中国的交易所已经关闭,只能通过美国的币网买卖。但是因为在外网有翻墙和语言的问题,很多人手里的币都不能出手。正好我了解到一个人想要卖掉手中的EOS,后半夜2点,我们俩在中关村的一家奶茶店见了面,通过类似于支付宝扫二维码的形式,在钱包上扫码支付EOS,我大概花了两万多就把这些EOS买到了”。说起EOS,曹文文脸上掩藏不住笑意。“EOS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币,当初它ICO的时候我专门做了研究。”曹文文对中国财富网展示一个满满当当的Excel表格,上面详细地记录EOS各个方面的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除了买房子和付房租,我是不会卖它的。”
短暂的慌乱并没有持续很久,比特币的市场重新开始活跃起来。在2017年12月,比特币达到了最高点近2万美元,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比特币“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
2017年11月到2018年12月比特币K线图 来源:火币网
“炒币的时候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币圈’的时间过得很慢,白天黑夜都在交易。我的交易员朋友说过比特币不休息,我们就不休息。曾经有两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出门,一天用将近12到15个小时看盘。我会记录所有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加上对下一次判断的预测和机器人的报点报时以及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做交易。在几乎是比特币最高点的时候我卖掉了一部分币,大概在11万七千左右。比特币的行情一直涨涨跌跌,我曾经想在北京买一套400平的房子,当时要3500万付全款,犹豫了一下没舍得,没想到比特币10天内跌了五六千万,想想还不如买了呢。”郑浩掩饰不住的叹息。
繁荣乱象并丛生
繁华之中,必有隐忧。
“过山车”般的涨跌,让很多初入“币圈”的人尝到了苦楚。
“今年3月、4月、5月还是在涨,人一般是后知后觉的,涨完了才进来,5月、6月进来的人很惨。我知道一些网红小姑娘,攒了些钱,进来就开始亏,亏了几个月就走了,结果亏掉了几年的积蓄。”这些“韭菜”们的经历让郑浩有些惋惜,经历过涨跌的人至少有过收获,而后入“币圈”的人得到的只有账户上不断走低的数字。
让人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市场的大起大落,还有“山寨币”“空气币”ICO的横行。
ICO一直是数字货币中的乱象集中地。只要发了白皮书,就能发币成了ICO中常见的现象。“空气币”“山寨币”层出不穷。
“普遍来讲,发币都是达成共识才会进行ICO。一般人选择数字货币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是否有大佬站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空气币’所谓的大佬站台只是借用了大佬的名号,实际并没有专业人士的背书,也有的ICO项目是大佬们圈钱的工具,发了一波币融了钱就走也是常有的事情;二是是否有外国人站台,一些号称是某某大型科技企业第XX号员工来介绍ICO项目,不懂的人都会趋向于选择这种人站台的币种。”曹文文讲起这些“空气币”时的声音微颤,作为“空气币”的受害者,他也有三个项目近乎打了水漂。
虽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乱象丛生,但是区块链被认为是链接未来的重要技术。特别是经历2018年“过山车式”的翻滚之后,“币圈”让位,“链圈”回归,人们的视线重新回归区块链技术。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在食品生产方面,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追溯到食品的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可信;在金融数据存储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降低营运成本……
从事区块链教育的张润雪对区块链的未来充满期待,她认为区块链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互联网从刚开始到使大众接受,花费了几十年,区块链也需要时间来验证和发展。
(注:文中曹文文、郑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