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从周期看2019年的大底在什么时候?

2019-01-01 09:10 中信建投优问   黄聪海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典的投资故事:

三个人坐电梯,一个在电梯里跑步,一个在电梯里撞头,一个在电梯里坐俯卧撑。结果电梯上到了摩天大楼的顶层。有人问他们是怎么上去的?

一个说我跑上来的,另一个说我撞上来的,最后一个说我做俯卧撑上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你做投资是怎么赚钱的?

2016年,周金涛先生曾一再强调,2018年是三周期共振的低点,将是资产价格全面回落的一年,将跌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尽管周金涛先生不止一次的通过周期规律预判到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5年的股灾、2016年的大宗商品牛市……,可我们绝大部分投资者还是忽略了他的预言。只有当市场暴跌、各类资产价格全面回落的时候,才会想到曾有先生告诉大家2018年资产价格的“万劫不复”。

“自1782 年以来,以美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四个完整的长波,平均每个长波周期大约52 年,在每一个长波中,大约20 年的长波繁荣、10 年的长波衰退、10 年的长波萧条以及10 年的长波回升,从学术上验证了长波与中波的嵌套假设。

大萧条(1929-1937)、两次石油危机(1973-1982)是两次公认的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我们称这种大范围的危机为长波危机,二者相隔44 年,符合长波经济规律。按照长波规律,2017 年后将进入长波萧条,爆发全球性危机可能性增大。与长波相对应的是,还存在中波危机。1919 年以来,美国平均每9 年发生一次的中波危机是存在的,在这些中波危机中,包含了长波危机。“(中信建投研究所,周金涛)

研究周期的意义,在于对趋势的把握,而不仅仅是拿着现成的几个数据来来回回解读,描述现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大部分经济学家们常做的事情,缺乏前瞻性有价值的判断和对未来方向的把握。

我们所有人都经历着经济的周期波动,伴随着财富、资产价格的起落,正是人生的起伏。德银统计,今年全球93%的资产价格全面回落,超过美国当年大萧条时期。即使特朗普异常自信的美国经济,也将进入第三库存周期的下行周期。

利率倒挂是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领先指标

经济周期,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尽管他是模糊的,并不精确,但认识周期背后的逻辑,比了解周期本身更重要。

回看90年代快速发展的中国,无不体现出一个周期波动的特征。

国证A股指数(沪深两市加权指数)

从2005年来,A股呈现典型的周期交替的现象,平均周期在42个月(3-4年)左右,和库存周期基本一致。

本轮A股周期已经运行了35个月,预计明年中旬左右A股将出现大底。

M1呈现出3-4年的周期,从2015年初开始的本轮周期,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看,下行周期接近尾声;

M1和上证指数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M1增速上行的时候,A股走强;增速下行,A股走弱;低位拐点往往意味着A股的“黄金坑”即将出现。

中国库存周期的规律同样能够清晰呈现。2000年之后,中国经历了2000-2002、2002-2006、2006-2009、2009-2013、2013-2016年等五轮库存周期。

被动去库存:需求上升、库存下降。即需求回升,经济开始边际转暖,企业库存来不及反应,从而随销售增加而被动下降。(复苏)

主动补库存:需求上升、库存上升。即需求回升,经济开始明显转暖,企业预期开始积极,主动去增加库存。(繁荣)

被动补库存:需求下降、库存上升。即需求已开始下降,经济开始边际变差,企业还来不及收缩生产,销售下滑导致库存被动增加。(衰退)

主动去库存:需求下降、库存下降。即需求已确认下降,经济明显变差,企业预期消极,主动削减库存。(萧条)


和GDP等指标相比,库存具有明显优势,趋势更平滑、更稳定、更具规律性,而且弹性更大。这些特征决定了我们可以根据库存周期的规律去做一些经验推演。

通过对产成品和GDP的规律分析:“GDP”一般提前“产成品库存底”6个月左右见底

GDP2019年三季度左右触底(均值预测)

A股往往会提前经济至少一个季度左右见底,明年中旬左右A股见大底的概率较大。

这一年很难,然而下行周期亦有尽头。熊彼特在研究经济周期时所讲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5G的商运,让信息化时代进入新纪元,将带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2019年,依然是长波的萧条期,这个时期还很长,但也是中周期、短周期共振的起点,虽然不可能再现过去二十年黄金发展时期的速度,但依然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最后,回到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我们做投资是怎么赚钱的?

这就好比我们都坐在同一个“电梯”里,只要电梯是不断向上的,不论你是在电梯里跑步、乱撞,还是做俯卧撑,你都能到达摩天大楼的顶层。投资也是一样,只要你成功抓住了经济上行的周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搭上了这趟上行的电梯,赚钱就不会是一件难事。

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研究所

重要提示:本文内容仅为投资顾问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文中个股不作为推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票历史走势也不能代表未来趋势。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怡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