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号精选

十大机构火线解读央行降准!

2019-01-05 10:50 券商中国   成真

1月4日晚间,央行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中午,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2019年新年伊始,李克强总理于1月4日接连考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总理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从总理提出全面降准,到央行落地全面降准,中间只隔了短短五个小时的时间,可谓是有备而来。各大机构如何看待央行此次降准,用意几多?本次降准将对未来市场造成什么影响,来看十大机构这样解读。

华泰宏观李超:央行全面降准之后还会有全面降息

央行普降准备金率1%,符合预测

央行本次降准符合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在2019年大概率会选择降准来解决社融增速内生动力匮乏的问题,预测2019年央行会有3-4次降准。所以,央行在2019年大概率还会有3次降准。

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考核约释放5000亿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季度MLF到期量为1.2万亿元,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由此推断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考核约释放5000亿元。

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

央行会在2019年一次下调10个BP左右的逆回购和MLF利率来应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压力,预测7天逆回购2019年下调10BP至2.45%,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

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回落速度有望超出预期,PMI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力快速回落,央行货币政策有望全面转向稳增长目标。第二,特朗普重启“跳水保护小组”旨在加强对美联储的“干预”力度,从保障维稳流动性、降低股市波动、预防美股与美国经济的负面联动角度考虑,“跳水工作小组”重启或减缓美联储加息,外部货币环境的改善使得中国央行掣肘因素减少,央行降息的压力降低。

中信建投策略:全面降准优化流动性结构,降息补资本值得期待

1. 降准替换MLF,优化流动性结构

首先本次降准是替换2019年Q1到期的MLF,用期限更长的降准来替代相对短期的MLF流动性投放。这有助于商业银行体系做好全年的长期信贷计划,用于上交准备金的资金期限更能与长期信贷计划匹配,优化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结构。

2. 降准支持实体经济

本次降准之后,商业银行体系进一步获得了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相对宽裕,无风险利率会进一步下降,这对产业资本通过期限套利来降低实体经济利率水平具有重要的帮助。

3. 补充资本金仍然是银行第一要务

针对影子银行的金融去杠杆产生的最大压力是资本金压力,这是中国经济信用扩张受限的核心原因。经过2018年的利润积累和外部融资,商业银行体系2万亿左右的资本金压力已经缓解了55%左右。补充资本金仍然是银行扩张信用、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条件。

4. 降息的概率进一步提升

由于中国经济总需求下降,银行资本金压力的缓解。实体经济的利率实际上已经开始下降,降息的概率将进一步提升。降息之后,实体经济资本成本会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降息值得期待。

5.股票市场震荡反弹

虽然降准到信用扩张再到信用转移存在着很长的路径,但是政策的支持会带来情绪上的提振。降准之后降息概率加大,进一步印证了2019年产出下降和利率下降的判断。这种条件下,成长股占优,券商的质押风险有所缓解。因此券商和成长股将成为股票市场的占优板块。

国泰君安:央行有动力维稳国内资本市场

早前的政策已经释放了较为明确的前瞻信号,经济指标走弱强化信号的可置信度,降准的常态化操作明确了市场对于1月份即进行降准的预期。近期债券期现均创下新高,股债携手同涨,从市场表现来看此次降准在市场意料之中,并且预期已经先行。央行选择当前时点进行降准,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 中美利差走阔、汇率企稳为货币政策腾出空间。

美债收益率下行推动中美利差走阔,美元指数未能继续突破给予汇率喘息空间,两者共同给与了货币政策更大的“对内平衡”的空间。

2. 与“417”降准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存在“维稳”的需求。

在中美博弈之中,央行有动力维稳国内资本市场,而“打铁还需自身硬”,维持A股稳定之外也有对冲经济潜在下行压力的考量。

3. 地方债提前发行、跨年流动性的时点性冲击需要对冲。

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确定性的。而考虑到地方债未使用额度1.35万亿提前下达,地方债供给压力从往年的二季度提前至1月份,而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公告为应对地方债交款需求进行逆回购投放。此外,传统意义上春节前居民体现、企业分红导致现金漏损,缴税、缴准压力下,需要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给予对冲。

中泰证券李迅雷:全面降准倾向于补充银行流动性,稳定银行负债

根据央行公告,本次降准释放约1.5万亿资金,考虑定向降准和MLF不再续作的因素,共释放长期资金8000亿元左右。而1月份本就存在巨大的基础货币缺口:外汇占款流出、5000亿左右的缴税规模、和1万亿左右的春节取现因素等。

根据2018年央行操作的特点,本次降准在意料之中,一方面在18年基础货币缺口较大的缴税月份中,央行均进行了降准对冲(18年4月、7月、10月);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春节,央行都采用了不同操作解决春节基础货币缺口巨大的问题,如17年的TLF操作,18年的CRA操作等,本次降准并不意外。

有了定向降准为何还要有全面降准?二者意义并不完全相等。

2014年央行引入定向降准机制,2018年在定向降准中设立了“普惠金融”的标准,而在2019年进一步放松了这个标准。相比全面降准,定向降准主要存在两点不同,一是在投放规模上,可以估算出定向降准大概投放规模在5000亿左右,难以弥补1月基础货币缺口;二是在目的上,定向降准更倾向于引导银行贷款资金投向,而全面降准更倾向于补充银行流动性,稳定银行中长期负债。

中金固收:当临时降准少了“临时”,放松才刚刚开始

一、今年春节前采用全面降准,效力比去年的临时降准更强

在去年多次使用降准政策之后,央行在2019年继续给了开门红包,在春节前再度降准1个百分点。去年央行在春节前曾经使用临时降准工具(CRA),允许银行可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去年在CRA的配合下,春节资金超预期的宽松,春节前后7天回购利率的波动幅度远低于历史上的平均水平。而今年央行显然有备而来,在春节前再度通过降准,而不是“临时”降准来释放资金,在熨平春节资金面波动的同时,还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帮助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

二、春节前降准释放资金规模巨大,足以抵消春节资金需求

一般每年春节都是资金面紧张高峰,原因在于老百姓会从银行提现来过年,而提现的过程对应需要银行将等量的超储资金质押给央行置换现钞,所以会导致超储率下降,从而出现资金紧张。因此,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央行额外投放流动性来缓冲这种资金紧张局面。从历史数据来看,春节前取现金的规模最高峰可能接近2万亿。但春节后,这些现金又会陆续回存到银行,银行的资金压力也会逐步缓解。

三、是否真的宽松,看回购利率是否下降

无论央行采用什么样的流动性投放工具,衡量是否宽松的唯一标准是观察二级市场7天回购利率是否下降。因为央行操作的7天逆回购利率经过2018年的上调,目前是处于2.55%的水平。理论上二级市场的7天回购利率不会低于央行OMO操作的7天逆回购利率。事实上2018年7月末8月初资金面很松的时候,央行后来重新适度收紧流动性,把二级市场7天回购利率抬回到2.55%以上。但2019年年初以来,由于资金面比较宽松,7天回购利率实际上是回到2.55%附近水平。衡量这次降准是否真正意义上宽松的唯一标准就是观察后面二级市场7天回购利率是否会持续保持在2.55%以下,如果是,那么这次放松不是结构性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尤其是按照前面的分析,2月份资金面将会异常宽松,7天回购利率保持在2.55%以下的概率很高。

四、美联储放松预期增强以及美元走弱,开启中国新一轮货币宽松的大门

虽然央行去年以来持续有降准等宽松动作,但货币市场利率在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没有继续下降的了。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制于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保7的压力比较大。但随着美国股市下跌,美国经济走弱以及通胀预期走弱,一切都将不同。今年人民币破7的压力并不大,因为美联储也将被迫开始放松,市场已经由此前的加息预期转为降息预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回落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旦美联储开始放松,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利差重新压缩,美元走弱,人民币贬值压力就会减少,中国央行就具备再低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的空间。今年债券牛市有两轮,第一轮是融资需求收缩和风险偏好下降,长端利率先下行,先压平收益率曲线;第二轮是短端利率再度大幅下行,开启第二轮牛市,收益率曲线牛市变陡。基于这样的一个判断,即使10年国债回到2016年的低位2.6%-2.8%的水平也都并不为怪。因为当1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以下,10年国债即使降至2.6%-2.8%也并非不合理。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除了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低以外,跟利率不足够低也有关系,当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从海外市场盈利越来越难(经常账户顺差大幅缩小),资本回报也必然是越来越低的,如果资本回报下降,不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必然也是没有动力借钱的。从这个逻辑来看,利率降低是刺激经济回升的必由之路,没有看到利率的显著下降,就担心经济刺激政策可能会推升经济并结束债券牛市是没有逻辑根基的。

长江宏观赵伟:央行对冲式托底加码,信用派生环境或逐步筑底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释放背景下,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对冲式托底。伴随政策维稳加码,信用派生加快修复,社融增或速在1季度前后企稳。

当下,信用派生环境已进入筑底阶段,随着政策维稳的进一步加码,信用派生环境将加快修复。预计在2019年1季度前后企稳、随后进入修复通道。滞后于信用环境2-3个季度,经济的底部或需要等到3季度末之后才能看到;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在6.1%左右。降准也可能对债市形成提振,但需警惕收益率过快下行后的调整风险。

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邓海清:货币政策宽松进一步加码,降息可期

货币政策宽松进一步加码,按照2014-2016年“先定向后全面,先降准后降息”的路径,此次全面降准标志着货币政策宽松从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未来降息可以期待。

全面降准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8年末已公布经济数据整体处于经济危机以来最差水平,部分指标甚至与经济危机时期相同。

全面降准仍属于稳健货币政策范畴,因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货币政策,而是与经济金融形势相适应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下行周期,需要货币宽松进行逆周期调节。

宽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宽信用,即促进银行向实体经济投放资金,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

对于债券市场,不应只看到宽货币的目的是宽信用,更应当看到中国经济转型的长期性、央行货币宽松周期的长期性。在经济转型成功、经济真正回暖、央行紧货币都还看不到之时,债券牛市仍远未结束。

光大宏观张文朗:“稳预期”恰逢其时

2019中国降准环境适宜,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降准有助于补充流动性,支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18年中国的M2和社融增速持续下行,M2增速已下行至8.0%附近。通过对“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拆分我们发现,“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主体为影子银行业务)的大幅收缩拖累M2增速。2019年银行的表外业务预计将持续压缩约2万亿规模,若2019年M2增速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则年度M2需要增加近15万亿。降准有助于弥补流动性需求。

2018年中国的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追逐风险资产,抛弃安全资产”的风格,表明金融机构陷入顺周期收敛的环境中,叠加表外转表内压力,金融机构信用释放的阻力增大。而从企业层面看,由于对未来经济预期变弱,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也出现疲弱现象。信用供给、需求两方面,合力造成了中国信贷传导渠道不畅的局面。继续定向和全面降准,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增加银行信贷意愿,同时通过政策诱导,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刺激中小企业走出需求疲弱的困境,反转市场的信用收缩预期。

参考2018年的经验,预计今年还有多次降准的可能。但鉴于经常项目可能出现逆差,降准部分起到对冲基础货币投放减弱的作用。在楼市只是初步调整的情况下,松货币的幅度有制约。

华创宏观张瑜评央行降准:此时降准可谓一石多鸟

1. 对冲季节性春节流动性冲击。

2.一月中旬有大笔MLF到期(1月15号有3980亿MLF到期)正好再次降准置换,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3.赶在一季度利率债供给提前落地发力前向金融市场提供足够流动性,配合财政发力节奏的前倾化。

4.2019年二季度通胀又向上脉冲高达2.9左右,提前降准也避免了二季度降准促发通胀和汇率担忧。

5.银行新一年信贷工作安排之前及时降准,利于银行做全年信贷工作部署。

6.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背景下,降准或明显提升银行超储率,利好长端利率继续下行,同时一定程度从流动性利好资本市场。

联讯证券李奇霖:大类资产仍看好债券

第一,8000亿是为应对基础货币缺口+宽信用

2018年的三次降准(4/7/10月),都是对冲的思路(缴税+MLF到期),避免出现短期流动性泛滥,兼顾内外均衡,此次降准1%也是如此,以后也会这样。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给银行补充低成本资金,为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宽信用效果保驾护航。

第二,市场瞬时反应不大,后续关键在于宽信用效果

从市场表现来看,此次降准并没有带来脉冲式的利好。十年国开活跃券(180210)先下后上,整体来说无明显变化。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降准被讨论许久,基本已被市场price in,投资者当前更为关注宽信用的效果。

第三,大类资产仍看好债券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因风险偏好波动导致债券短期调整并不足为惧,在信用宽松和基本面拐点仍未明显形成之前,宽货币周期不会轻易终结,未来期限利差大概率继续走平,信用利差出现小幅收缩,城投价值更优。

在基本面和企业盈利向上拐点确立前,股票市场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