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管机构调研的方向和创投界的讨论看,科创板将主要面向“高质量的新经济”,对行业的选择,大概率会以“硬科技”为主,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科创板行业选择的主要底色。
一只只闪着青春光芒的新物种,在云谲波诡的2018年,漂洋过海,密集登陆境外资本市场舞台。它们在征程中忽明忽暗,摇摇摆摆,有些甚至差点熄灭,但却带来了光和热,甚至汇聚成流,引领经济走向。它们,就是新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
2018年,是中国新经济企业蓬勃于资本市场的大年,也是资本市场中新经济板块暴增暴跌的大年。循着这些光明之流,我们依稀看到,资本市场的革故鼎新,是催动、牵引新经济企业群体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9年,这股光明之流还能否壮大?又将如何发展?1月3日,微信生态最大的服务商之一微盟集团在我国香港召开上市发布会,拉开了2019年新经济企业在港IPO序幕。据悉,截至2018年底,港交所上市科的案头,仍堆积着逾150份上市申请表格等候处理,新经济企业占了半壁以上江山。
回看境内资本市场,拟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一重磅改革举措,已引爆了创投界及新经济企业群。各路兵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尝鲜即将面世的“中国版纳斯达克”。
新经济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培育助推。纵观海内外市场发展史,资本市场的革故鼎新,是新经济企业的福音,也是新经济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当然,新经济的泡沫,也将通过资本市场来消化,来去芜存菁。那些仅靠形式创新的所谓新经济公司,一旦违背经济常识,必将被市场淘汰。就此而言,IPO成功,对新经济企业来说,是一场洗礼,是新征程的开始。
环顾投资圈,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是,科创板的横空出世,将带给硬科技类创新企业多大的春风。
新经济IPO热潮
截至2018年12月18日,共有28家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融资额累计约1360亿港元,占了港股市场2018年集资额的一半,创近年来新纪录。
尽管2018年市场跌宕起伏,但对港交所而言,依然是丰收之年。
这一年,港交所完成了“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以及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这些大力度的革新,极大助涨了内地新经济企业境外IPO热情。港股市场因此在2018年重返全球IPO市场集资冠军的宝座。
“大约是4月份,我们律所突然忙了起来,很多公司来咨询及委托业务。到5、6月份,律所里几乎所有律师每天都加班到凌晨,有的律师一个月甚至有三个IPO项目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聊起忙碌的2018年,香港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小如(化名)觉得辛苦得要命,可欣慰的是,年终奖她肯定能多收“三五斗”。
中介机构忙碌的背后,是新经济公司在2018年密集登场。无论是长跑八年的小米、爱奇艺、美团点评,还是成立仅三年的映客、拼多多,都在这一年登陆海外资本市场。
募资额的排名变化就透出了新意。2017年,国泰君安、中原银行、广州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占据了香港IPO集资额前五把交椅。2018年这个座次风格大变,前五大新股中,新经济公司占了三席。此外,还有5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响应了上市制度改革,登陆港交所。
据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透露,截至2018年12月18日,共有28家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融资额累计约1360亿港元,占了港股市场2018年集资额的一半,创近年来新纪录。“2018年7月,港交所甚至出现了8家公司同一天敲锣上市的盛况,被市场戏称‘锣都不够用了’。”一位投行人士如此说。
美股市场上,新经济公司同样表现亮眼。2018年赴美上市的前五大中国内地企业均为新经济企业,它们的融资额合计达67.5亿美元,较2017年赴美上市的前五大中国内地企业融资额增长165%。
“在新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内地新经济公司存在强劲的融资需求,目前内地仍有源源不断的新经济公司准备来港上市。”李小加的回顾之语颇为自得。
二级市场洗礼
对于香港市场来说,新经济公司尚属新物种,无论是买方、卖方还是中介机构,都需要时间来学习和摸索如何给它们合理定价。
然而,IPO的成功,只是一段新历程的开始,上市后,这群资本市场新物种首先面临的是残酷的二级市场洗礼。
2018年首只登陆港股市场的新经济股平安好医生怎么也没想到,公开发售被“疯抢”、超额认购653倍,竟然上市第二天就遭遇“破发”。
不仅破发,破发之后还大跌,以致大名鼎鼎的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都有些意外——自己在平安好医生上市前闪投的4亿美元,不到8个月竟然已浮亏逾40%。
其后陆续到来的新物种们,无论是在招股阶段就已吸“睛”无数的小米集团、美团点评,还是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的宝宝树、创梦天地,都没逃过“破发”的命运。
被称为“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的小米集团,没能为年轻人实现“第一次翻倍”,反而不幸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次套牢”。截至1月4日收盘,小米集团报11.96港元,较发行价17港元下跌近30%,若“年轻人”不幸是在最高位22.2港元进场的,亏损率已近50%。
另一只以“同股不同权”架构登陆港交所的新经济股美团点评,也只在发行价上方坚持了3天。截至1月4日收盘,该股报44港元/股,较发行价69港元/股也跌去约46%。
“在这场新经济IPO盛宴里,不仅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很难赚到钱,二级市场股价下跌导致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也让很多一级市场的创投机构浮亏严重。”一位创投界人士告诉上证报。
统计数据显示,在宝宝树集团的最后一轮融资中进场的阿里,目前浮亏逾40%;最后一轮进入趣头条的创投机构也浮亏超过三成。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认为,对于香港市场来说,这些新经济公司尚属新物种,无论是买方、卖方还是中介机构,都需要时间来学习和摸索如何给它们合理定价。成立不久的新经济公司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向市场证明其真实的内在价值。因此,这些新经济公司上市后注定很难风平浪静,今后难免还会出现破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