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王凤海:玉米期权推动市场建设驶入快车道

2019-01-25 20:33 中国财富网   衣韵潼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衣韵潼)近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在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表示,2019年1月,证监会同时批复玉米期权等三个品种上市,标志着我国期权市场建设驶入快车道,期权将成为我国衍生品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品种丰富的商品期权上市,将进一步完善衍生品市场结构和体系,有利于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出更加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投资者以资产管理等方式参与市场,改善整个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与此同时,通过与标的期货联动,期权品种上市也将促进期货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定价更加合理,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图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 中国财富网 邓浩 摄

玉米期权“打卡”大商所期权品种NO.2

王凤海表示,选择玉米作为继豆粕期权后大商所上市的第二个期权品种,与大商所一直以来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落脚点是分不开的。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更充分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乡村振兴及农业产业改革等方面的作用,期权品种往往优先选择农产品。

“玉米是我国最大的粮食品种,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所覆盖的产业链条长,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王凤海指出,在“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新机制下,市场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价格波动加大,产业各主体需要更丰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玉米期权的“面世”不仅存在着市场客观需求,玉米期货的多年发展更使其具备了开展期权交易的天然优势。“一方面,玉米期货交易活跃,价格波动幅度适中;另一方面,玉米期货有着较为雄厚的客户基础,适宜开展期权交易。”

当前,玉米产业链的全部大型贸易企业、50%的全国30强饲料企业集团以及75%的玉米淀粉加工企业都参与了玉米期货。数据统计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年均参与玉米期货交易的单位客户数约6000家,为玉米期权上市后有效发挥功能提供了重要支持。

“玉米期权的上市,不仅为产业风险管理提供多样化、精细化的新工具,还为产业避险增效带来新机遇,使玉米上下游产业链主体通过综合利用期货、期权工具,灵活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动玉米产业的优化和转型升级。”王凤海说,当企业预期未来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可以选择买入、卖出看涨、看跌期权,也可综合利用期货、期权构建成本不同,保障范围不同,收益结构不同的套期保值组合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更精准地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特别是对于期权买方,在锁定风险的同时,还能保留获得收益的可能,操作模式易于理解,适合参与衍生品市场经验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

玉米期权助力服务“三农”纵深发展

服务“三农”是大商所多年的坚守和使命。从2005年开展的“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到近年来相继推出的场外期权、“保险+期货”、基差贸易试点,大商所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升级,尤其是其中的“保险+期货”模式,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王凤海认为,随着玉米期权上市,“保险”费用将被降低,风险对冲将获得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工具,有助于“保险+期货”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有助于符合我国农情、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产品在更大程度上研发,尝试在以基差贸易开展“订单农业”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引入期权,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为农民提供保底价格和固定基差,更全面地保障农民受益。

而在助推“保险+期货”模式、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之外,与“保险”相类似的特点也让期权在国际市场上与农业补贴关系密切,通过场内期权对冲农产品价格风险,是国际成熟市场农业风险管理的常规操作。

“通常,政府以权利金、保险费的方式补贴农民,既不干扰玉米市场价格的形成,也可减轻财政补贴负担,对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王凤海指出,我国政府可通过补贴保费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农业保险产品,在保证农民基本收入的基础上,由专业金融机构通过场内期权对冲风险,“间接补贴”期权的权利金,为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