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18年业绩转正是大概率事件,但又一新的难题摆在*ST东凌(000893)面前。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针对*ST东凌2017年年报的减值测试评估工作遭遇拖延,将对2018年财报审计带来直接影响。倘若2018年年报仍被出具 “非标”意见,*ST东凌或将暂停上市。
记者进一步调查获悉,评估拖延的根源仍然在于东凌集团与中农集团两大股东阵营之间的利益撕扯,这表明,肇始于5年前的那场高溢价并购以及由此引发的补偿纠缠远未解决。值得关注的是,发生在*ST东凌身上的故事,不排除有向其他A股公司扩散的可能。
评估拖延
“*ST东凌在2018年曾委托一家评估公司对核心实体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去年11月底就要给出评估报告,之后上市公司可对2017年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会计事务所发表意见后,*ST东凌本可以在去年年底前向交易所申请摘星脱帽。但直到现在,这份报告依然没能出具。”熟悉*ST东凌的机构人士萧然(化名)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透露。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资产评估委托合同》,作为甲方的广州东凌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即*ST东凌)委托同致信德(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乙方,以下简称同致评估)作为评估机构,对中农国际钾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国际)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进行资产评估,从而为*ST东凌确认中农国际减值测试提供价值参考依据。
本轮减值测试肇始于5年前的一起并购重组。2014年,由于国内豆油、豆粕市场低迷,陷入亏损的*ST东凌(时名东凌粮油)遇到中农集团,双方一拍即合,确定重组方案为:*ST东凌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农集团、新疆江之源、劲邦劲德等合计持有的中农国际100%股权,作价36.9亿元。
当时的中农国际净资产只有5.1亿元,估值高企是因为高业绩承诺:2015~2017年扣非后净利润不低于1150万元、1900万元、4.5亿元。预估2017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中农国际拟扩建和新建的钾肥项目将投产。
但此后的事情并没有按照双方预想的路前行——100万吨钾肥加工项目因资金问题没有开工,中农国际2017年4.5亿元高业绩承诺并未兑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完成比例不足6%。为此,*ST东凌聘请了深圳道衡美评国际资产评估公司对重组置入的中农国际资产进行估值并计提减值准备25.9亿元,这直接导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较期初减少60%,并触发了中农集团巨额赔款约定。此后,审计机构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以无法判断估值报告中资产估值假设条件及财务预测恰当性为由,对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德勤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不但会导致披星戴帽,还会影响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如果不对2017年年报进行调整,出具标准审计意见,2018年年报中的期初值便无法确认,2018年年报也只能出具非标意见,进而被处以暂停上市。”
根据萧然介绍,为了早日摘星脱帽,*ST东凌从去年7月开始就与二股东中农集团沟通,聘请同致评估对中农国际资产进行评估,以确认2017年年报中资产减值额。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就此致电*ST东凌。公司方面回复,“目前公司确实已与同致评估签订了协议,且已经按照合同条款履行相应支付义务。”不过对于具体的支付金额,公司方面没有透露。
萧然给记者的答案是,目前*ST东凌已经向同致评估支付了35万元,待同致评估与*ST东凌交换意见、出具正式资产评估报告后,*ST东凌还需要支付余款35万元。
记者所拿到的《资产评估委托合同》显示,*ST东凌向同致评估提供资产评估申报表及相关批文、权属证明、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而同致评估收到*ST东凌提供的全部评估申报资料后15日(不含现场工作时间)内完成*ST东凌委托的评估工作,并提供正式的《资产评估报告书》。由于甲方在2018年11月15日前提供资产评估业务需要的资料,这意味着,同致评估需要在2018年11月30日之前提供《资产评估报告书》。不过萧然表示,目前评估工作并未如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