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基金创业板ETF每年只收0.15%管理费的消息近日引发热议,这一费率不仅是目前国内ETF的最低水平,且与行业“收费标准”差距甚大。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上ETF的管理费率大部分都是0.5%/年。
事实上,去年ETF竞争白热化已露端倪,相关主题基金密集发行。记者了解到,甚至连一些规模较小、缺乏ETF管理经验的基金公司也期望加入“高门槛”的ETF队列,四处打探如何发行ETF,收费能否覆盖综合成本。
显然,ETF领域已成各基金公司必争之地,且竞争日趋激烈。但ETF是否适合所有基金公司?通过进一步采访业内人士及查阅相关资料,记者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目前ETF产品同质化严重,如何实现后发优势,抢占一席之地,是摆在新进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以创业板ETF为例,据记者粗略统计,市场上至少有10只同类产品,如易方达创业板ETF、南方创业板ETF等。
其次,ETF发行、运营等综合成本不低,新进者是否有能力去“养”大它,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按目前业内“收费标准”衡量,一只ETF产品的规模要达到30亿元至50亿元时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随着ETF市场成熟度的提高,收费下降是必然趋势,届时盈亏平衡的标准还将提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从国外经验看,虽然过去十年ETF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种,但资金最终还是向几大巨头集中,头部效应明显。
以美国ETF产业为例,第一梯队贝莱德、先锋、道富环球等三巨头囊括了美国ETF产业超过80%的份额;第二梯队景顺控股旗下的PowerShares只占到4%的份额,嘉信理财占3%份额,已与三巨头差了一个档次。显然,其他公司拥有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ETF还处于发展初期,正所谓机不可失,先抢占一席之地为好,且我国市场纵深大,或许可以容得下更多参与者。但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先、面面俱到。一家中型公募的总经理就曾向记者坦言,至少在目前阶段,其所在公司不会布局股票ETF,而仍将集中精力把主动权益做好。
是否要发展ETF?ETF是需要大力发展还是紧跟趋势,又当如何分配其与其他产品间的发展权重?希望每家基金公司有自己清晰的判断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