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央行:超3万亿信贷、超4万亿社融背后十大看点

2019-02-17 09:43 上海证券报

这次的“开门红”来得非常不一般。

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3.23万亿元、社会融资4.64万亿元……双双刷新历史纪录,市场高呼“亮瞎眼”。

天量规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在推动?到底是不是大放水?信贷结构到底有没有改善?货币政策到底有没有变化?到底会不会降息?……

15日下午,央行召开了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及时释疑解惑,解答了上述问题。

集中相关的几位司局长,对单月数据进行解读,这种形式也颇为少见。央妈积极与市场沟通,进行预期引导的意识和能力都在加强。这点值得点赞。

看点一:

新增贷款不是“大水漫灌”

数据:1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1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3.4%,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

如何看待新增贷款创造单月历史新高?

货币政策司司长 孙国峰

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央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推动银行发行永续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研究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缓解利率约束。

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货币政策传导也出现了边际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同时,银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争取“开门红”的经营传统。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贷款为2.9万亿元,是当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

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

孙国峰也提醒,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看点二:

四因素推动新增社融破纪录

数据: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

调查统计司司长 阮健弘

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较多,增速明显回升,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是货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结果。

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构成看,占比较大的项目都出现了明显回升,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贷款增速加快,同比多增较多。

二是债券融资大幅增加。

三是委托贷款降幅缩小,信托贷款由负转正。这是今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出现的新特征。

四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商业信用的支持力度加大。

看点三: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变

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没有发生改变。“稳健”是货币政策的工作原则和指导思想,强调了货币政策要以稳为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既要有效实施逆周期调节,也要把握好度。

具体来看,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紧。要根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实现总量适度,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还要兼顾外部均衡,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

从总量看,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节奏上也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

从信贷结构看,主要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明显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同时,较好地处理好了内外部平衡的关系。

总的来看,货币政策探索并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又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

看点四:

是否有降息可能?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1.7%,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创近12个月新低。是否有降息可能?

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首先要更加关注实际的贷款利率的变化。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各种货币政策的措施,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所以货币市场利率是下行的。

债券市场比如说国债收益率是下行的,企业债券利率都是下行的。贷款的利率走势也是下行的,特别是在去年最后的四个月,贷款利率下行的态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下行的。企业的融资成本是在下降的。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推动基准利率和存贷款的市场利率两轨合一轨,这个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

看点五:

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非常及时

中办和国办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

央行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 周学东

央行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周学东:信用贷款是银行贷款重要的贷款方式,但是在贷款投放中为了抑制不良贷款的过快增长,多数银行对信贷人员实行不良贷款终身责任追究,所以现在信贷人员的压力很大,在放贷的时候就有顾虑。如果企业没有足够多可供质押的资产,贷款就比较困难。

由此有学者批评这种现象,说如果这样办下去,我们银行都跟典当行一样了,叫银行典当化。

“因此,这份文件出台这条措施非常及时,适当的要校正一下,如果贷款信贷出现不良,要区分一下有没有违法违规违纪的情形?有没有谋取私利的情形?如果尽责到位,就应该免责。这样对民营企业或者小微才敢贷款。”周学东指出。

看点六:

春节期间老百姓手头更宽裕

央行数据还透露出一个现象——今年春节老百姓手头较以往更为宽裕。这是从何而来?

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月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春节因素推动M1增速再次回落。

M1回落主要反映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变化,不代表流动性总量规模的变化,1月份这一情况表现得更为突出。

1月底临近春节,是企业发放薪资、奖金的高峰期,当月单位活期存款大幅减少2.03万亿元。这一点从个人存款和M0的大幅增长也能得到印证。

1月份,个人存款大幅增加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M0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应该来说,今年春节老百姓持有资金较以往更多,手头更宽裕。

看点七:

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是去年同期2.6倍

如此之高的信贷增量,主要投向哪些领域?小微企业、实体经济有没有获得感?

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月份小微企业贷款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量增、价降、面扩”的发展态势。

一是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1月份增加2109亿元,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6倍。

二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下行。1月新发放的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整个企业方面,当前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投放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加快。1月中长期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907亿元,自2018年8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多增。

其中,工业中长期贷款平稳增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加速增长,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回落。

看点八:

票据融资飞快增长

1月,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余额10.48万亿元,同比增速23.24%;票据融资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速60.6%。

金融市场司副司长 邹澜

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票据融资增长较快,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在票据融资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票据融资的意愿增强。

相对贷款和其他融资方式,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同时,再贴现政策加大信贷结构的引导优化,票据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使用票据融资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六成。

二是票据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随着票据融资便利性提高、融资成本降低,票据流转加快,大量企业通过签发和转让票据解决账款拖欠和资金周转问题。据统计,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中,中小微企业的比重为62%。

三是1月份票据融资增长较快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从历年数据来看,年初票据业务增长量一般高于全年平均值。

看点九:

债市投资者信心呈恢复态势

近期,有观点认为2019年1月份信用债发行呈现出“高等级债热销、民企债遇冷”的态势。

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今年1月份信用债发行整体形势向好,中低评级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形势均有所改善,但高等级债券受欢迎程度更高,显示了债券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投资者信心整体有所恢复的态势。

本月AA级及以下级别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约为93亿元,近半年来首次由负转正。

看点十:

“其他资产”波动系季节性

近期,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其他资产”的变动原因引起市场分析人士广泛关注和猜测。

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资产”,是未单独列示的资产科目集合,主要是一些杂项资产项目和应收暂付项目。年底时,这些项目中有不少会有季节性变动的特点。待年末时点过去后,这些季节性变动会减弱或消除。

责任编辑:张怡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