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科技丰富金融监管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监管科技的创新高地,北京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期又迎来了新一轮创新成果——“北京金融风控驾驶舱”(简称“风控驾驶舱”)。
26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监管科技如何助力重大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高层研讨会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专门提及了“风控驾驶舱”。据介绍,该系统由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和蚂蚁金服合作开发,依托北京市金融监管局超前的监管理念和丰富的监管经验,利用支付宝在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领域积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系统性防范,实现穿透式监管。
通过实时数据可视化,北京金融风控驾驶舱搭建了一个金融风险监测、风险研判、处置分发和综合治理的一体化智能系统。不仅实现了对注册或经营地在北京的类金融机构进行合规性实时监测,更能对其中重点风险行业和涉众风险进行重点监测和预警。
北京金融规模巨大,金融体系完善。数据显示,北京拥有持牌法人金融机构700余家,金融资产总量占全国45%。2018年6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指数》显示,北京排名第一。
“信息技术革命让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原有的概念和边界更模糊了,这都给监管带来了挑战。”霍学文认为,每当技术做出重大创新后,金融也会跟着实现突破。“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的监管手段,尤其是通过监管科技助力监管。”
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反映风险状况,风控驾驶舱会从多个维度对全网数据进行实时扫描、挖掘、归集、分析,无论是从市到各区、到街道、甚至到某个楼宇、某个公司,风险状况得以数字化动态监测,并且可以穿透式识别隐患。在获取了足量数据和特征之后,机器将自动建模评估风险,最后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辅助风险处置的决策。
↑蚂蚁金服副总裁芮雄文讲解“北京金融风控驾驶舱”可视化大屏
支付宝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则为“驾驶舱”提供了引擎保障。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通过挖掘企业动态演变规程,若企业初期以实体经营为主,后期突然转变从事区块链等高科技业务,“风控驾驶舱”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并初步研判该企业是否借高科技为名从事非法集资活动。
监管科技正在不断升级金融监管 “千里眼”和“顺风耳”的风险识别能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研讨会上表示,全球金融监管机构,都在积极地推动监管科技建设。她指出,“大技术公司的平台成为了金融与科技结合的媒介,应对挑战,需要打造监管科技的生态圈和金融科技发展生态圈。很高兴地看到蚂蚁金服集团和一些科技公司的有益探索。”
“金融科技今天的发展相当于1万米才跑了100米,在数字绿色金融、消除贫困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有待挖掘。监管部门也需要借助最新的科技,发展出适宜于明天的监管体系。今天,监管科技已经箭在弦上,核心是要行动起来。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企学研等多方协作推进。”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研讨会现场表示。
↑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发言
他还指出,监管科技的核心目标是用科技的手法实现促进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平衡。“监管科技需要站在‘双目标’的角度来看待创新,而不是像过去一样,用经验式的各种指标来监管。”唯有如此,监管科技才能立足于实践,率先建立起面向未来的监管科技体系。
据了解,支付宝的监管科技产品“蚂蚁风险大脑”已为10余个城市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服务,自去年6月以来,累计协助监管部门对数千家企业进行了综合风险画像,助力监管完善风险预警,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处置。
》》》点击进入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