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现场
开幕式现场合影
“张杰是一个勇敢的人”。
这是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杨参军在2019年3月3日启幕的“自·在·观——张杰个展”上,说的第一句话。
也许是因为作为油画家来说,这是张杰自1990年在台湾中华书局首次举办个人展览以来的第22个个人艺术展,也许还有他不断打破原有技巧,尝试新可能性的勇气。
张杰:在创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感而发”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
展览由鲁虹担任学术主持,韩晶任策展人,也是刘海粟美术馆与四川美术学院共同打造学术合作过程中举办的首个个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认为,展览主题 “自•在•观”是指用艺术观照世界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现象的角度,很有意思。
在过去近30年中,张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创造性和生命力,并未因奋战在教育第一线或出任四川美院副院长等行政职务,而搁下手中的画笔。相反,其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思考与践行,不仅成就了他个人绘画上的风格样式与精神内涵;也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油画在当代的坚守、发展与变革。
本次展览便梳理了张杰自1988年研究生毕业以来,各个创作阶段具有代表性和转折意义的油画作品近百件/组,分为“自”、“在”、“观”板块进行展出。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鲁虹
看张杰的艺术,如果早期作品如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鲁虹所说,是将西方油画模式与传统水墨画技法融合之后的”张杰式油画语言”风格,那近期张杰的创作是“开始将自然化景观转化为社会化景观,包涵了他对时代、历史、现实等人生问题的反思”,这样的转变在鲁虹看来,是值得被关注的。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
本次展览也是张杰相隔10年后,再次来上海举办的个展。观展过这两次个展的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感慨,张杰10年间绘画表现力和艺术语言的突飞猛进,说明“他寻找到了自己学术定位,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合适表述这一定位的绘画语言。”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杨参军
张杰作品从一开始的挥洒,到描绘城市十字路的严谨,“在他艺术追求里,综合表达出的艺术观就是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杨参军说到。
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
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作为与张杰同窗多年的老同学,他认为,张杰如今的艺术成就“是他30余年来不断探索,长期积累的结果。”
艺术家张杰
张杰早年的学习与创作,尽管正值85美术思潮、89艺术批判、中西方文化多元碰撞与融合的历史时期,充满了各种“主义”、“样式”与可能性。但他并未在艺术浪潮中随波逐流,而是从一开始, 就找到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自我寄情的自然出发、从最基础的写生入画,让客观再现和主观表达相连接,形成了他笔下独具风格的自然景观。
“自”板块中,便展出了张杰对油画语言自身的研究成果。他在油画语言上把西方传统油画的表现方式和中国绘画的元素进行融合,追求油画东方语言的转化。作品更多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感悟,用油画色彩、构图和线条来更多的表现自然美,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化的图像。
张杰《绿色印记》之四 油画 150cm×130cm 2007
张杰《天机》之一 130cm×100cm 油画 2008
张杰《只是当时已惘然》 130cm×100cm 油画 . 2016
张杰 《喜马拉雅》 250cm×110cm 油画 2017
伴随着张杰在油画语言上的探索,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他关注的焦点也从描绘自然风光到呈现社会变迁。“在”板块作品更多的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进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生存环境、生态等问题的思考。画面里出现的强烈视觉切割线,被张杰指代城市化进程和生存环境之间的冲突问题。
如工业文明与农耕生活、未来与历史、创新与传统、建与拆……张杰把这种真实写照再次凝练为全新的社会景观,也正是中国当下的真实写照。
张杰 《城市网格》 185cm×160cm 油画 2008
张杰 《被撕裂的风景 》之二 200cm×150cm 油画 2011
张杰《陪都依稀》之四 100cm×80cm 油画 2017
张杰 《空城记》 200cm×160cm 油画 2017
对自然和城市化进程关注之后,张杰开始关注人本身,所以在“观”板块表现了中国几十年改革、发展变化中,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思考。
其中“城市梦”系列中,怀揣着渴望、憧憬和困惑来到大城市的农民工。张杰在画面处理上,有意识的把人行横道描绘的非常清晰、规则,而人物则描绘得相对轻松。这是想说,“农民工在农村无拘无束的生活和到城市后如何融入城市规范的对照”,张杰介绍这一系列时表示。
另外在关注老年人生存状态上,张杰也创作了一系列“空巢记”作品。这一系列更具有中国90年代绘画的特征,不再追求立意的深刻性与历史的责任感,而是以一种单纯的眼光来观察社会,以一种真诚的感情来体验人生。面对画面中的人物,艺术家并没有以精英俯视、怜悯的视角,而是更加真诚地与他们直视,直击内心。
张杰《量子与拓扑》之二 130cm×100cm 油画 2017
张杰《空巢记》之十四 130cm×100cm 油画 2017
张杰 《空巢记》之十五 130cm×100cm 油画 2017
张杰 《城市梦》之一 200cm×180cm 油画 2018
张杰 《城市梦》之二 200cm×180cm 油画 2018
本次展览也期望以“自·在·观”三个关键词,串联起张杰创作中的递进线索和内在逻辑,来更真实、完整、全面地呈现其创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