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奥克集团朱建民:科技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2019-03-05 10:34 上海证券报   刘向红 林淙

“科创板让我看到了奥克集团旗下多个新兴产业飞速发展的前景。”憧憬着舞台从场地到架构、从帷幕到台本被逐步搭建起来,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越来越兴奋,“科技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奥克集团正在布局下一个十年。“发展方向依旧是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朱建民说,目前,奥克集团和科研部门正研发多个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可能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效益和效果,但它们是奥克的未来。

“如虎添翼!”

作为从象牙塔里走出的科技创业者,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向上证报记者如是阐释科创板之于科创企业的意义。

“我们就是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朱建民直言。从8万元借款起步的大学校办工厂,到年产值逾80亿元的国内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奥克集团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晶硅切割液制造商和最大的混凝土减水剂聚醚制造商,连续11年跻身中国化工企业500强。

“科创板让我看到了奥克集团旗下多个新兴产业飞速发展的前景。”憧憬着舞台从场地到架构、从帷幕到台本被逐步搭建起来,朱建民越来越兴奋,“科技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科创板为科技企业“添翼”

“你看名字就知道了,科创板是在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与科研打了一辈子交道、在科研实验中被炸断一条腿的朱建民,对科技的力量笃信不疑。

2010年,奥克集团控股的奥克股份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二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面对周围诸多以模式创新见长的公司,朱建民始终坚持用科技创新来打造企业的“护城河”。

“光靠各种模式创新是不够的,一流强国的打造必须靠科技竞争力。而科创板对科技型企业及科研团队的支持,显然是超预期的,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朱建民说。

当年从大学教师岗位上离开,依靠银行借款和赊账开始科技创业的朱建民,最能体会到科创企业起步时的艰辛,“最大的困难是没钱!”

1992年,在办奥克化学时,为了能借到近百万元资金买设备和化工原材料,朱建民四处求人,“当时的感觉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跳楼的心都有。”

“科技公司起步阶段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资本去推一把。即将面世的科创板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朱建民认为,对科创企业而言,科创板就是最大的政策支持。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奥克集团投资、孵化了多个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其中,与中科院合作创新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项目完成了万吨级中试放大,并正在进一步产业化;与辽宁科技大学转移转化的耐高温无色聚酰亚胺项目,中标2018年国家工业强基项目。“有了科创板,我们在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转化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上必将如虎添翼。”朱建民说。

随着科创板渐行渐近,奥克集团的布局节奏进一步加快。以科技创业为初心,奥克从集团层面提出了创新经营产品平台、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转化平台、资本平台和奥克文化平台。

四大发展平台中,朱建民非常看重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转化平台。“这个平台是奥克集团和辽宁省科技部门共同打造的,目的就是将一些好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朱建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许多技术含量极高的项目因缺乏资金和运营能力而夭折,十分可惜。

“最近我正在思考,我们的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是否能针对科创板,选拔一些符合上市条件,又有实实在在技术的好苗子。”朱建民希望,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中,奥克能攻克技术转移转化这一制约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的短板。

朱建民打趣道:“平台公司有点像4×100米接力跑,前两棒是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第四棒是产业化。这三棒实力都很强,唯独第三棒技术转移转化非常弱,我们的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就是要在这个环节上实现突破。”

朱建民表示,这一孵化器不仅可以转化奥克集团的技术成果,还可以转化外部的项目。“未来设立投资基金后,也可以和这个平台公司通力合作,瞄准优质项目持续跟投。”

尽管期盼殷切,但朱建民对于培育科创企业极有耐心,“如果三五年内能培养出几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了,成功率达到50%就很高了。”

埋头锻造“金字招牌”

“是金子总会发光。”朱建民相信科创板会给企业带来无限可能,“不过只有‘锻好金’,科创企业才能在资本舞台上绽放光彩。”

多年来,奥克集团一直在打造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

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就是一个招牌。应用于该项目的“固载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转化制备碳酸二甲酯/乙二醇绿色工艺”成功解决了现有碳酸二甲酯(DMC)和乙二醇工艺能耗高、效率低、污水难处理的难题。

去年12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清华大学费维扬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等9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属于世界首创,国际领先。”

“‘世界首创,国际领先’这八个字可不是轻易给的,这是对奥克科技创新的高度肯定。”朱建民说,“为了这个科研项目,公司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没拿国家一分钱补贴。”

目前,万吨级碳酸乙烯酯示范装置项目已实现稳定运行,产品DMC品质达到电池级标准,乙二醇品质优于国家标准。据了解,奥克股份的DMC新工艺以EO为原料,绕开了PO供给受限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个项目投产预示的不仅是企业未来两三年的前景,很可能是企业五到十年的发展后劲。”朱建民说。

耐高温无色透明聚酰亚胺(CPI)是奥克集团另一个“金字招牌”。CPI薄膜是应用于柔性OLED显示器、柔性照明、柔性光伏太阳能电池、智能穿戴等高端电子品的核心材料之一,是国家航天航空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战略材料之一。

最近热门的柔性显示屏,奥克集团早在2014年就开始关注了。2018年7月,奥克集团聚酰亚胺项目成功中标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成为全国唯一中标企业。

目前,奥克集团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

朱建民表示,科创板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尤其是对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

熟悉他的人知道,为了“奥克”这块“金字招牌”,奥克集团的发展理念始终如一,正是这份恒心和专注,使其成为行业翘楚。

“奥克股份上市后募集了20多亿元,面对房地产热、开矿热、金融投资热时,我们丝毫没有动心,坚持把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搞技术创新和谋划自身的战略布局。”朱建民深有感触地说,“做科创企业不能赚快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布局下一个十年

市场波谲云诡,产品也有生命周期。作为奥克集团的领头人,朱建民始终紧紧把握市场脉搏,走在科技的前沿。

“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高端化”,是朱建民从奥克的创业历程和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成功之道。

第一个产品是要用到环氧乙烷的晶硅切割液。靠着晶硅切割液,奥克股份2010年成功上市,成为我国环氧乙烷精深加工行业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第二个产品是环氧乙烷的衍生品——减水剂聚醚单体。目前,奥克的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聚醚和聚乙二醇医药辅料等主导产品分别占有45%和70%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

“晶硅切割液、减水剂聚醚单体这两个产品,都是超前市场数年研发出来的。”朱建民说,“刚开发时,许多同行不理解,但事实证明了我们的预判是对的。”2018年,公司主营产品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的销量和销售收入预计分别同比增长20%以上。

“未来30年、50年,奥克股份可能会有第二主业、第三主业、第四主业,但我相信,环氧乙烷永远是第一主业。”朱建民坚定地说,环氧乙烷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有5000多种可开发的精细化工产品,不仅包括日常洗涤剂、香皂、牙膏、减水剂等,还能在顶尖的生命科学中用于生命蛋白的修复。

谈及奥克股份2018年经营业绩,朱建民的脸上难掩自豪。业绩快报显示,2018年公司预计营收达74.33亿元,同比增长30.42%;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增长54.35%。

翻开成绩单不难看到,一方面,奥克股份的全国战略布局持续发力,有效整合起百万吨产能及区位优势资源。在六大生产基地协同运营、实现全产全销的同时,西南地区的基建开发也实现提速,进一步发挥了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公司的产业链布局优势开始显现,乙烯等贸易业务稳健拓展,环氧乙烷装置完成大修后保持高效稳定运行,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与纵向产业链的服务能力。

“虽然增长势头喜人,达到了我们去年年初的预期,但不能只追求持平,科技创新和盈利增长应该是齐头并进的,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朱建民说。

“你自己不往前走,只是等着、守着、看着、跟着别人跑,你有可能成为一流强企吗?”在朱建民看来,创新既是奥克发展的目标,更是应当肩负的使命。

奥克集团正在布局下一个十年。“发展方向依旧是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朱建民说,目前,奥克集团和科研部门正研发多个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可能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效益和效果,但它们是奥克的未来。

责任编辑:储继军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