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

周延礼委员: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服务乡村振兴

2019-03-09 07:42 中国财富网   吴芃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吴芃)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组建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针对大家都很关心的农业保险如何改革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接受了中国财富网的专访。

中国财富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在您看来,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如何?政策性保险改革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目前农业发展的需求?

周延礼:2018年,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为近2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34万亿元,其中承保粮食作物面积将近11亿亩,全年为6000多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400多亿元,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可以说在化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各项农业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农业农村的发展,农业保险供给不足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水平以保直接物化成本为主,与我国每亩1000元以上的生产成本及发达国家保障收入的标准仍有差距;二是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养殖业只有20%左右,三大主粮作物的覆盖面虽然达到65%,但也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85%左右的水平。下一步,政策性农业保险还需要在提标、扩面、增品上下功夫。所谓提标,就是要继续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可逐步将地租成本、人工成本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扩面,就是要继续提高保险保障覆盖面。增品,就是说要增加农业保险的险种品类。我们看到,去年我们又将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将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增加到包含制种保险在内的16类。

中国财富网: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保险机构应如何发力?在您看来,我国农业保险在应对农业大灾方面应做好哪些工作?组建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有什么作用?

周延礼:大家都知道,传统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业。极端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很容易引发农业大灾风险。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构建一个科学的、有韧性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农业保险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目前,保险机构主要通过包括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在内的商业再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来分散风险,缺乏中央层面、全国层面的制度安排。

近期,大家都看到了,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组建中央财政出资的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这将是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中十分关键的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精神的落实举措,将在进一步稳定农业保险再保险分散渠道、提升国内再保险安排的定价权、统筹全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能更加有力地支持农业保险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和保障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并更好地提升农业保险经营体系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支持行业加大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开发出满足乡村振兴提出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农险产品与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服务。

中国财富网:您认为,以奖代补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有什么区别?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将会面临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周延礼:从近12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情况看,作为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农业保险,在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大力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的取得,与这些年坚持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16字运行原则密不可分。其中,政府引导是前提、是关键,而保费补贴则是政府引导的重中之重。

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将涉及国计民生的15个品种,包括主要粮油棉糖、重要牲畜、藏系品种以及森林等纳入保费补贴目录,2018年保费补贴目录新增了三大粮食作物的制种保险,对这16类纳入保费补贴目录的,由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保费补贴。除此之外,各省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保险尚有很多不在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如新疆的瓜果、安徽的中药材、山西的小杂粮等等,通常由地方财政对这些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保险费给予补贴。由于缺乏中央财政支持,这些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缓慢,对这些农作物的保险覆盖面较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

银保监会大力支持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加大农险产品开发与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力度,构建多层次、多品种的农业保险体系,满足各地多样化的风险需求。目前,各地已探索开展了包括指数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下一步,银保监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协调推动财政部等部门,加快出台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的“以奖代补”支持政策,对各地开展的农产品保险,地方财政已经给予保费补贴的,由中央财政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支持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更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中国财富网:去年山东寿光遭遇洪灾,还有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从农业保险的角度来看应如何做好灾情、疫情的应对工作?

周延礼:2018年8月我国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银保监会党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扎实落地。

一是召开三次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做出部署。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银保监会迅速做出工作部署。去年9月初召集养殖业保险主要经办主体召开会议,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精神,通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非洲猪瘟防控尤其是需要保险业承担的工作进行强调和部署。12月初,召集主要保险公司强化工作落实,强调非洲猪瘟和政府扑杀均属于保险责任,要求保险公司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做好保险服务,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联防联控。今年1月初,再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银行机构支持暂时经营困难的养殖企业,不得盲目抽贷停贷压贷,要求保险机构强化生猪类保险产品供给、健全应急快速理赔机制、做好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制等政策衔接联动,积极应对,主动作为。

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继续支持相关产业发展。银保监会先后三次发文,对银行保险机构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做出部署,强化防控工作。去年8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领域的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10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暂时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今年2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疫情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突出行业特点,重点做好建立疫情应急机制、健全行业联防联控机制、继续加强金融支持、发挥养殖业保险的作用、强化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健全应急快速理赔机制做好与政府捕杀政策衔接工作等七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三是建立“零报告”制度,加强辖区疫情监测预警。从去年9月起,银保监会建立非洲猪瘟疫情保险理赔“零报告”制度,要求各省持续监测非洲猪瘟疫情态势,定期报告非洲猪瘟疫情应对工作进展。今年初,为更加全面准确掌握非洲猪瘟疫情保险承保理赔情况,修订完善统计口径,由8类15个指标调整充实为22类58个指标,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从目前情况看,全国的生猪理赔数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显著上升,有些疫区的赔付率已超过200%,保险机构及时应对、足额理赔,为帮助养殖户恢复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尹磊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