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三大买方首席策略分析师展望后市 “龙头+科技”将主导下半场

2019-03-12 08:32 上海证券报   赵明超

短短两个多月,A股市场从2440点一路上行,一度突破3100点关口,目前站稳于3000点之上。是一股怎样的力量在推动着市场上行?后市又将如何演绎?

在后市分歧颇多的当下,记者采访了三家基金公司的首席策略分析师,试图从买方的角度来解读此次市场的大涨。他们是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全胜、鹏华基金宏观策略分析师张华恩和华商基金宏观策略组组长张博炜。

展望后市,三大买方首席策略分析师认为,在政策、估值、外部环境等利好因素推动下,当前市场依然处在正反馈阶段。随着资金面的宽松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行情有望震荡上行。接下来,基本面将主导行情走向,有业绩的龙头股,以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科技板块将接力此前的热点板块,演绎别样的精彩。

市场处在正反馈强化阶段

上证报记者:开年以来市场大涨,春节长假后A股更是涨势如虹,您怎么看待这一波行情?背后的推动力量是什么?

马全胜:今年以来,在政策推动、流动性宽松及外部环境改善等利好因素推动下,A股迎来了预期修复和估值反弹。目前来看,推动行情的最核心变量还是流动性。1月份外资是最为重要的边际变量,2月份则出现了外资、游资、公募基金与个人投资者的积极加仓。

从行情节奏来看,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向资金持续买入,外资最为青睐的大消费、金融板块表现最好;第二阶段,上市公司商誉冲击落地后,叠加外部环境改善、科创板推进,TMT等行业和券商板块表现突出;第三阶段,预计风险偏好提升推动的普涨行情暂时告一段落,结构或重于趋势,盈利相对稳定、受海外资金加持的消费和金融板块价值更加突出,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或出现分化。

张华恩:今年以来A股大涨源于内外多重因素的共振。从外部因素看,美联储去年底态度转向鸽派,全球风险资产迎来反弹契机,外资净流入不断创出新高;从内部因素看,在“外部环境趋于好转+基本面预期阶段趋稳+流动性宽松+资本市场改革提速”的共同驱动下,市场进入不断强化的正反馈阶段,这在春节长假之后的市场行情中体现得格外明显。

张博炜:推动当前市场向上的动力更多的来自于风险偏好提升带来的估值修复。从催化因素看,政策推动超预期,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中长期资金开始持续进入股市。考虑到当前市场估值仍在相对低位,长期来看A股依然有着较好的性价比。

下一步投资得看基本面

上证报记者:当前股市大涨,是领先基本面表现,还是对实体经济向好的反映?您认为这种走势能否持续?

马全胜:目前的大涨尚未完全兑现基本面向好的预期,经济领先指标中仅1月份社融规模有显著好转,意味着政策宽松效果开始显现,但M1并没有改善,显示企业层面的活跃性依然有待被激活。目前市场行情依然是对风险偏好和流动性宽松之下的估值修复,后续行情将越来越需要来自基本面的支撑。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在3月份或有所分化,政策主题会有机会;预计4月份市场走势将进入决断期。全年来看,A股可能是一个N型走势。

张华恩:就本轮行情而言,市场更多的是走在基本面之前。今年2月制造业PMI进一步下降至49.2,为2016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但1月社融数据超预期,政府基建项目的年初投放力度也更加积极,这是市场上涨的重要宏观基础。往后看,宏观流动性仍相对宽裕,市场风险偏好有望继续提升,并驱动市场进入正反馈的良性循环。

张博炜:在2019年无风险收益率大概率继续向下的背景下,A股市场或将获得更高的估值。当前A股已经与估值锚有了明显的负偏离,同时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偏好提升机会,2019年A股市场整体向估值锚回归值得期待。

各路资金仍在积极入市

上证报记者:从资金层面看,两融余额近期达8500亿元,与去年9月初持平,但两市成交量大幅增加,资金层面透露了什么信息?

马全胜:整体来看,沪深两市万亿元级别的成交量和8000多亿元的两融余额,表明“存量账户”开始显著加仓。从年内表现看,外资持续买入,公募在2月积极加仓,游资有所活跃,未来各路资金或呈现 “百川入海”的趋势。

张华恩:近期两融余额快速上升,虽然从历史来看其绝对水平仍不高,但边际改善明显,反映出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活跃度明显提高。从我们对机构行为的跟踪看,1月份增量资金主要为外资,春节前后则是内资部分机构的主动和被动加仓,而个人投资者加速入场的迹象从2月下旬开始显现。目前两融余额增幅不大但市场成交量大幅增多,更多是海外资金以及部分机构的加仓行为,后续如果个人投资者入场步伐加速,两融余额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张博炜:近期市场赚钱效应较好,导致融资余额增长较快,预计短期内仍将维持净流入的积极态势。当前8000多亿元的两融余额同2018年初时的万亿元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