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转型深化、互联网技术发展、居民收入增长,新消费形态呈井喷式发展。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业供给水平,加大减税力度,增强市场监管,扩大改善型消费市场,充分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牵引力”。
着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未来的消费增长点在哪里?刘尚希表示,消费可以分为刚性消费与改善型消费,刚性消费是必须满足的,改善型消费则与百姓的钱包息息相关。真正扩大消费要在改善型消费上做文章。在他看来,改善型消费具有弹性,会受到收入、就业、对未来预期等情况影响,收入水平下降、失业等因素会导致改善型消费减少。因此政策需要让钱包“鼓起来”,保证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GDP增长。
今年,国家发改委将从多方面促进消费平稳增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日前表示,将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研究推出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改善市场消费环境。
对于扩大消费的领域,宁吉喆介绍,一方面,要促进实物消费升级,包括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政策,加快开展5G商用部署,鼓励支持绿色家电消费;另一方面,促进服务消费扩大,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扩大文化电影娱乐消费好势头,拓展体育健身健康消费新空间,满足养老消费、育儿消费、家政服务消费等需求,促进城镇消费提质扩容,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
刘俏表示,除了保证收入水平提高外,还要保证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控制房价,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让百姓愿意消费。
收入分配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建议,一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城市中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防止企业通过延长工时办法规避管制;三是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四是缩小收入的体制性差距,包括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进贵州省委会主委左定超表示,应当发展完善个人消费贷款政策,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提供利率优惠、大幅度降低消费信贷成本,为壮大消费基石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撑。具体而言,可以增加贷款形式、降低贷款利息、延长贷款期限、灵活还款方式。
补齐服务类消费短板
“家庭消费需求正经历升级过程,呈现‘四增一减’的结构性特点和发展阶段性特点。但目前国内消费市场并未做好升级准备,面临供给不足问题。”民建中央提案建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服务业供给不足的短板,提升高端服务业供给水平;鼓励地方政府针对地区消费升级特点出台相应支持政策;继续降低关税,加大消费特区的建设力度;加强国内市场的监督管理,持续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促进消费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传统的大众消费一定程度上已达到饱和,基数太大,增速就会放慢,所以要激发其他消费,尤其是对提高生活品质有帮助的服务类消费,包括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生态消费等。他呼吁,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反映居民消费品质、消费结构变化的消费统计指标,指标中可计入的因素包括老百姓如何利用休闲时间、如何享受文化生活。建立指标后,逐步引导百姓适度增加当期消费,减少储蓄率,引导百姓树立消费信心。
“尽管网络消费带来便利性,但同样具有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时候难以保证质量。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市场监督,保障消费者权益。”刘尚希强调,政府应与平台企业携手,通过运用大数据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真正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消费发展有更大起色。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未来经济将转向消费驱动,经济发展要反映在生活水平的提升上。他认为,消费中的服务类消费占比有待提升,包括出行、医疗服务、文化消费等。发达国家,如美国、韩国、日本,服务类消费占整体消费比重约60%以上。为让服务业更好地满足快速上升的高品质服务消费需求,在供给侧,应当在服务领域开放竞争,让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