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

万元公司顶格申购80亿元 转债打新“神操作”藏风险

2019-03-21 07:57 中国证券报   罗晗

今年以来可转债“打新”持续火爆,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超高的申购倍数背后存在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一些注册资本仅1万元的公司,却顶格申购80亿元的转债;也有机构用数百个账户顶格申购,以提高中签概率。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显失公平,还潜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相关规则亟待修补完善。

“卖水果的”顶格申购80亿

“低资质的法人账户随便打,而且顶格打。一个卖水果的都可以顶格打80亿元,6个账户就是480亿元。”在券商资管子公司工作的老郭(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抱怨,可转债打新收益着实丰厚,一些机构不惜在灰色地带游走,甚至用低资质法人账户来打新。

近期发行的苏银转债有效申购倍数达2565倍,此前发行的中信转债更是创下申购纪录:有效申购倍数高达5496倍。火爆背后,是机构投资者用数百个账户申购的“神操作”。中信转债网下申购中,多家机构动辄使用数百个账户打新。根据中信银行公布的配售结果,平安证券拿出500个账户顶格申购,每个账户获配1455手,共计获配约72.75万手。截至3月20日收盘,中信转债价格达107.77元,按此价格计算,平安证券已浮盈约5653万元。

不仅是“卖水果的”,“房产中介”似乎也加入了打新大军。在中信转债的网下获配情况明细表中,出现了招远金百房产中介有限责任公司、招远金百果蔬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招远金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2家公司的身影。从名字来看,这些属于房地产、农产品加工、酒业等行业的多家公司,俨然一个系列——“招远金百系”。

根据天眼查信息,这些“招远金百系”特点鲜明:招远金百果蔬加工等20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均为1万元人民币,且都是在2016年10月成立;21家公司都是由山东金都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且共享同一个联系电话;有19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是同一人。

成立不到3年、注册资本仅1万元,这些法人的资质引起业内人士质疑。然而,在中信转债网下申购中,这些“万元公司”都是顶格申购80亿元。从配售结果来看,这些“万元公司”还是有所收获——每个账户初步获配1456手,金额达145.6万元。20家“万元公司”初步获配规模合计达2912万元,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目前可转债“打新”的网下申购门槛似乎不高——动用几个法人账户,每个账户再准备好50万元的申购保证金,就可以提高自己的中签概率和获配规模。

“以前是按照申购金额的比例缴纳保证金,现在是统一交50万元就可以了。无论谁都是50万元。”老郭介绍。

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之前,可转债申购保证金的比例可高达50%。譬如2014年发行的“国金转债”,其发行公告明确规定,“机构投资者在网下参加原股东优先配售后余额的申购,应缴纳定金,定金数量为其全部申购金额的50%”;而2016年发行的“白云转债”,要求缴纳的定金是申购金额的30%。

若是上述“万元公司”面临的是30%或者50%的申购保证金,顶格申购就得分别拿出24亿元、40亿元申购,20家“万元公司”合计需要480亿元或800亿元的资金。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