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似乎又缺钱了,数百亿元的再融资项目开始排队了。3月13日,浙商证券的35亿元可转债项目公示申购结果。同一天,华安证券发布预案,宣布将公开发行不超过28亿元的可转债;招商证券也公布2019年度配股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行情回暖,加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上市券商正在抓紧调整和完善业务布局,并竞相推进再融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等举措落地,国内券商的重资本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券商扎堆再融资
定增、配股、可转债一直是上市券商补充资本金的三大主要途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证券业务竞争趋于激烈,券商对于补充资本金的需求更加迫切。2019年以来,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先有浙商证券成功发行35亿元可转债,随后招商证券宣布进行150亿元配股融资,华安证券亦表示拟发行28亿元可转债。而在2018年,申万宏源证券、长江证券和华泰证券3家上市券商完成了再融资,总融资额超过312亿元。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3月1日,国信证券150亿元定增申请获证监会受理;2019年1月21日,中信建投公布了130亿元的定增预案;2018年12月26日,广发证券的150亿元定增收到证监会核准批复;2018年4月27日,海通证券的200亿元定增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加上招商证券新近公布的150亿元配股计划,截至3月21日,共有5家上市券商仍有超过百亿规模级别的再融资项目等待落地,总融资规模预计可达780亿元。
业内人士称,上述拥有百亿级再融资计划的券商均为行业内较为靠前的头部券商,且普遍采用定增或配股的方式进行募资,而浙商证券、华安证券等中小型证券公司则更多选择通过发行可转债补充资金。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张芳表示,2017年落地的再融资新规明确规定,再融资发行股数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20%,且两次募资之间不短于18个月。这使得券商再融资额度与原有资本实力挂钩,大型券商可享受更高的再融资额度,最终加剧证券业净资本的“马太效应”;而中小券商主要走可转债发行之路,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转股时间较长,难以在净资本上实现弯道超车。
从募资用途来看,券商对再融资资金的使用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主要集中在增资海外子公司和直投子公司、发展资本中介和交易投资等重资本业务、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等。近两年来,IPO审核常态化、科创板的迅速落地,使得券商更多地看到了直投业务的前景;金融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使得券商布局海外分支机构的步伐不断加快;以自营业务和信用业务为代表的重资本业务,在券商营收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金融科技浪潮的席卷促使券商越来越重视信息系统等框架的建设和完善。业内人士指出,券商密集再融资的诱因,恰恰是当前证券行业的发展转型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