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损被*ST,扭亏之后必然能摘帽吗?答案是,不一定。最近几家ST公司的遭遇透露了最新的监管动向——ST公司是一举摘帽还是只能摘星,需看公司自身是否有硬实力。监管部门对风险警示制度的严格执行,背后的信号值得深究:对主营空虚的公司而言,仅依靠“财技”摘帽的套路或将失灵。
四家ST公司境遇不同
最近四家沪市公司的摘帽境遇值得细究。
今日起,重新上市第一股ST长油由于“回归”后首份年报达到了摘帽条件,公司股票简称将恢复为“长航油运”。同一天,此前连续两年亏损的*ST船舶因为2018年扭亏,股票简称也将恢复为“中国船舶”。但就在前一天,同样因连续两年亏损披星戴帽的*ST创兴、*ST安泰虽然2018年度扭亏,却只能摘星,公司股票简称分别变更为ST创兴、ST安泰。
每逢年报披露季,ST公司各种五花八门的摘星摘帽手段备受关注。而今年的“摘帽季”又因为市场回暖,及各路资金“炒壳”热情复燃显得分外热闹。这个当口,四家沪市ST公司的情况却透露出不同,尤其是除长油外,情形完全一致的三家*ST公司为何有不一样的境遇?
答案还在公司自身。
ST长油、*ST船舶之所以能够摘星摘帽,主要是由于其主营业务比较突出,有一定的行业地位,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健全。例如ST长油退市期间进行了主营调整,剥离了最大亏损源VLCC船舶,经过重整,主营业务调整为国际市场成品油运输和国内原油运输,虽是重回A股,但行业龙头地位并未动摇。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9亿元。
*ST船舶也是行业“领跑者”,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169亿元,归母净利润4.89亿元。虽然扣非后亏损3.45亿元,但相较上年公司亏损23亿元、扣非后亏损达32亿元而言已经大幅改善。同时,公司的业绩无法走强还有航运业复苏缓慢的行业因素。但整体看,公司主营业务是“实打实”的,并未出现空心化迹象。
相比之下,*ST创兴和*ST安泰虽在2018年扭亏,但其扭亏的源头并非来自于公司自身经营的根本性改善。例如,*ST创兴主营业务处于转型后的发展期,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关联交易。公司收购上海上源建筑100%股权的方案尚未最终确定。而*ST安泰2018年年报被出具了非标的审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公司存在逾期银行借款12.71 亿元、逾期应付利息1.84 亿元、逾期未缴税费0.32 亿元、逾期未缴社保1.67 亿元,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同时,公司前期也有反复摘戴帽的情况。
可见,依靠关联交易、外部输血等“财技”扭亏,自身主业质地未并彻底改善的ST公司,想“一步到位”摘星摘帽难获放行。
摘帽套路将失灵
上述四家公司的境遇,反映出监管对摘帽的最新态度。这意味着,以往成为“惯例”的摘帽手法或将失灵。
部分公司公告已经透露出动向。例如,*ST正源由于存在被上交所公开谴责的情形,规范经营存在问题,公司3月23日年报披露的同时,发布的是申请“摘星不摘帽”的公告。对比之下,于3月26日发布年报的*ST哈空、*ST油服,则明确提出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从年报情况来看,*ST油服营业收入规模较大;*ST哈空长期主业突出,其经营战略清晰,发展规划具体,并且前后投入较大资金,主营业务经营时间较长。这或许是两家公司在申请撤销*ST时,未提及可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原因。
另一个动向是,已经戴上ST帽子的公司想要“进一步”摘帽,也存在一定难度。根据上交所《上市规则》第13.1.1条,当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利益可能受到损害时,交易所对公司股票实施风险警示。已经发布年报的ST岩石、ST南化、ST云维、ST沪科等公司就是此类。例如ST沪科在2018年只实现了“摘星”,但在今年,公司年报发布后,也并没有提出摘帽申请。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是由于上述公司经营情况未有明显改善,部分公司虽然实现了盈利,但主要依靠贸易业务“保壳”,没有突出的主营业务,因此在披露年报后,仍然会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现实案例已经鲜明体现了监管立场:在判断是否符合摘星摘帽条件时,监管机构更加关注的是公司的自身持续经营能力,通过关联交易、贸易收入、突击处置资产等非持续性的惯用“伎俩”达到摘帽条件,这一做法在未来会受到监管的严格关注,套路难以为继。
市场人士指出,交易所从严执行退市风险警示制度,其实与近两年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也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目标一致。“只有让绩差公司、风险公司和问题公司通过腾挪利益、突击交易、关联交易等财技逃脱披星戴帽的套路‘失灵’,才能有效督促上市公司专注主业,踏踏实实提高自身硬实力。”该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