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周一大涨之时,家电巨头格力电器却意外地停牌了。
一时之间,围绕格力电器控制权变更之事,猜测四起,“网红”董明珠小姐又上了热搜榜。
格力电器控制权或变动
4月1日早间,深交所发布公告,格力电器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根据有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证券于2019年4月1日开市起临时停牌,待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相关公告后复牌,敬请投资者密切关注。
当天午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格力集团通知,格力集团正筹划转让所持有的部分格力电器股权,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动。
同时,该事项的具体交易方案尚在筹划中,相关交易受让对象应在履行相关国有股权转让程序后确定,且相关事项涉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权部门事前审批,相关事项能否获得有权部门批准及批准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业内人士”知道得挺多
毕竟是明星企业,毕竟有明星企业家,格力电器和董明珠想不被关注都难。
这个时候,“业内人士”“消息人士”纷纷出动,透露最新的“权威消息”。
记者在第一时间收集整理了这些猜测,罗列在此,以待事后验证。
猜测A:划拨给更高一级的国资委
格力电器与珠海国资委有着颇为微妙的关系,多年前就有“父子之争”的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金融学教授郑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认为,格力电器可能“更换一位更能担起格力未来发展所需能量和市场号召力的股东” 。
不过,郑勇同时说:“但具体是谁,现在还很难判断。”
毕竟,格力电器拥有2800亿元市值,账上更躺着1000多亿元现金,不是说给谁管就给谁管的,交给央企更让人放心嘛。
“掌握核心技术”的格力,怎么能不交给核心的央企来“掌握”呢?
猜测B:引入互联网巨头作为战投
“业内人士”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次控制权变更,或许意味格力电器会进一步深化混改,引入民营资本。
市场也因此传言称,阿里巴巴将收购格力电器5%的股份。
对此,阿里巴巴回应称,此市场传言“不实”。
也是,对互联网企业,董小姐从来都是愿意划清界限,格力是制造业企业,可以“+互联网”,但不可以是“互联网+”。
引入互联网企业,也要问问董小姐愿不愿意吧。
猜测C:珠海国资平台内部腾挪
“市场人士”还有话要说:格力集团此次或将控制权让渡给珠海市国资委其他专门的国资控股平台。
对于这么一家拿得出手的国有企业,珠海市能随随便便就拱手让人吗?
猜测D:引入战投,变成无实控人
“业内人士”认为,格力电器或将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此来达到股权平衡,即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未来将无实际控制人。
目前来看,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格力电器10.9625亿股,占总股本的18.22%,为第一大股东,也是控股股东;第二大股东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36亿股,占总股本的8.91%;其余具体股东持股均在5%以下。股权结构各股东持股比较分散。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格力电器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有可能为格力集团出让部分股份,引入第三方战略投资者,最终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第三方战略投资者三家股东达到微妙平衡,格力电器变成“无实际控制人”。
如果是这样,按照国资交易程序,格力集团出让部分格力电器股份,将公开在产权交易市场挂牌,公开竞价。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格力电器无实际控制人,变为非国有控股企业后,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明珠是否到期退休,就不是问题了,即不受国有企业有关规定的约束,只要股东会、董事会同意,可以继续担任。
去年9月,《珠海市国资国企质量提升工作指导意见》印发,提出要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为目标,以产权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为突破口,推进市属企业混改工作。
猜测E:效法TCL进行管理层持股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格力电器有可能进行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管理层持股。
报道称,与格力电器拥有相似背景的TCL集团股权变更历史,或是格力电器混改的一个参照。
另据“一位接近格力电器的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格力集团将公开拍卖所持格力电器的股权。以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管理层及核心经销商,很有可能将是最有实力的“接盘者”。
该“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目前,国家鼓励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尤其在竞争性行业。格力电器所在的空调、家电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符合推进混合所制改革的条件。所以,珠海市政府在一年多前就已基本确定了先让董明珠连任、然后再推进格力电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
董小姐究竟是什么态度?
在刚刚闭幕的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才连任不到3个月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就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的话题进行了发言。
“如果穿越时光到2002年,你更希望自己是什么性质企业的负打这个勾。”
董明珠说,2002年的格力电器,还是一个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持股占58%。但是,格力又不完全是一个国有企业,因为已经完全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企业,一个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经营的企业。
“一个企业如果是大股东说了算,那是不对的,一定要加强法制化建设。”董明珠表示,国企改革应该是市场化推动,企业做不好,是架构和内部治理不好。
董明珠认为,不是因为国企还是民企的背景不同才做不好,而是制度建设最重要。其次是人才梯队,很多事情推不动,是因为执行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