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不表其他,单说一下“酱”和“醋”,其实也就是调味品。中国传统食文化讲究五味调和,色香味全,调味品已成为了中式菜肴中刺激味蕾最重要的因素。
截至4月3日,Wind编纂的调味品指数今年已上涨39.25%至1003.1点,创2017年11月中旬以来的新高,不仅远远跑赢基准股指,也在各大概念指数涨幅中位居前列。
分析机构指出,调味品行业具有购买频次高、产品单价不高和需求刚性等特点,与经济周期的关联程度相对较弱,结合海外市场以及A股市场历史数据,这个行业中极易跑出穿越市场周期的大牛股。
行业前景稳定
前瞻产业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表示,在内部消费升级趋势加快以及外部餐饮行业回暖的大背景下,预计未来调味品行业将以每年10%左右的增速稳健增长,2020年行业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大关。报告还认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调味品组成,经过进一步加工成为具有特殊风味的复合调味品2013年-201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83%,未来的市场增速将非常可观。
另据Frost&Sullivan预测,2015-2020年,中式复合调味料增速最快,将实现16.9%的复合年增长率。其次是火锅调味料,复合增长率15%。
从行业公司最近披露的财报来看,调味品企业在食品饮料行业子板块中景气度较高,特别是龙头企业披露的2018年业绩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海天味业2018年实现净利润43.65亿元,同比增长23.60%;中炬高新2018年实现净利润为6.07亿元,同比增长34.01%;涪陵榨菜2018年实现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增长59.78%。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消费者需求和城镇化率的提升带动了消费升级,国内居民对于调味品的购买力正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更是增加了市场对调味品的需求。
从海外市场来看,受到消费升级的带动,调味品龙头企业的股价普遍能够穿越牛熊周期,长时间走强。美股市场上的香辛料、甜味酱制造商味好美(MKC)最近20年上涨了940%;日本酱油巨头龟甲万最近8年上涨了589%;港股市场上,为海底捞提供调味品的颐海国际(01579.HK)最近两年上涨了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