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美术馆“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艺术大展开幕式现场
“这是刘海粟美术馆2019年上半年最大规模展览”;
“江南三大著名美专创始校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作品罕见齐聚”;
“江南并不是自然景观,而是大型文化生态现场”;
“ ‘一网打尽’江南老中青三代艺术家”;
……
这些是学者、艺术家们对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艺术大展的评价。展览由刘海粟美术馆和苏州美术馆主办,继3月在苏州展出后移师上海,并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作品。
本次展览策展人张立行支持开幕式
参展的70多位艺术家,虽然出生年代、背景不同,但大多成长或曾经生活工作于江南。作品基本创作于1949年之后,因此展览也可被视作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美术成果。其中部分作品得到了苏宁艺术馆、张功慤、郭庆祥、丁韵秋和鸿美术馆的支持,是长三角地区美术馆艺术资源共享的一次成功尝试。
第一展厅现场
近几年“江南”成为文化热点,在地域上,江南也是现代艺术的发祥地,而这里刘海粟、颜文樑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苏州美专,林风眠、吴大羽、赵无极、丁天缺、吴冠中等创立、任教、就学的国立杭州艺专,任微音曾经任教的上海新华艺专,都曾经是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教学重镇,培养出了无数中国现代艺术家们,因此仅仅展示前辈艺术家们的作品是不够的,只有结合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才能“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艺术体系”,本次展览策展人张立行表示。
现场布展仍然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三大展厅,第一展厅颜文樑、刘海粟、林风眠等13位“前辈风采”,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先河。他们引入西方现代艺术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整合;
第二展厅现场
但现代艺术一直延续向前发展,于是正活跃的中青年艺术家组成的第二展厅“水墨新韵”和更多元表现的“抽象意味”,三大展厅连贯起来是对“历史文化情景的体验过程”,本次展览学术顾问李超形容本次策展形式时说道。
而整个展览也许如本次展览学术顾问徐明松所言,组成了“对历史、艺术文脉的追寻。”
第三展厅现场
作品以现代艺术的核心命题之一的“抽象”切入,张立行希望,观众通过展览,能在短时间内从这一侧面了解江南现代艺术发展的脉络。但抽象概念已经用了100年,还能再涵盖现今的抽象吗?这也是本次展览的学术价值所在,不过“显然展出的作品不仅是抽象,它的边界也已经慢慢被打破”,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王远说道。
从作品中,可以发现年轻一代艺术家们依旧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开创精神,因此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认为,“大家对于艺术追求是一致的,只是100年之后的现在,所用到的材料和表达手法不同,所呈现的当下江南更精彩,艺术形式也更多元。”
颜文樑《沧浪夏夜》 油画 纸板 34x51cm 1985年
刘海粟《外滩风光》 油画 96.9x162.8cm 1964年
林风眠 《工作室》(水墨) 苏宁美术馆藏
唐蕴玉《河景》 布面油画 44x55cm 1932年 (首次展出)
任薇音《瓶画》 34×29cm 1989 年 (首次展出)
吴冠中 《苏醒》166x390cm 彩墨(估值1.5亿巨幅作品上海首展)
朱膺《芳堤远影》 57×67cm 1962年 (首次展出)
苏天赐《漓江春色》 62×80.5cm 1994年 油彩 画布 (首次展出)
探讨江南文化实际上就是在探讨一种极其可贵的文明理想,也正在成为各个艺术门类所重新审视、挖掘、借用的丰厚的精神资源。本次展览以多姿多彩的现代艺术对江南文化及时而精彩的呼应和观照。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