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的陆续发布,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逐步企稳回暖、投资人信心也得到恢复和加强。针对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证券日报》记者昨日专访了经济学家徐洪才。
《证券日报》记者: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开门红”的助力因素有哪些?
徐洪才:相比于去年年底的经济形势,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整体表现良好且超出预期,这主要取决于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政策所作出的微调,主要体现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大规模减费降税和基建项目投资、以及加大信贷资金投放等。
具体来看,财政政策可以说是今年的“重头戏”,而高达2万亿元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另外,2019年前两个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开局平稳,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49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自去年9月份起呈现平稳回升的态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5个百分点,延续了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企稳回升的运行态势。
再者,货币政策边际略微宽松,这一点无论是在社会融资规模或M2增速上都有体现。继去年12月份全面回落之后,仅今年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就远超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达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社融规模增量达4.64万亿元,同创历史新高。另外,1月份企业部门的中长期信贷同比多增700亿元,摆脱2018年的疲弱趋势,这表明“宽信用”正在由短端向长端传导,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得到相应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A股市场同样表现出色。深成指累计上涨36.8%,上证综指上涨23.9%。国内这两大指数涨幅荣登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公布的3月份CPI和PPI两个数据,您是否担心通胀有所抬头?货币政策是否要在操作层面做出相应调整?
徐洪才:总体来看物价是平稳的,虽然CPI同比上涨2.3%,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但环比实际上还是有所下降的,所以不用担心有通胀的压力。另外,CPI保持相对稳定,而PPI相对回升,两者间的“剪刀差”未来会收窄,这正好符合政策预期,因此货币政策不需要做出调整。
不过,由于4月份一些公开市场操作的资金到位,短期来看存在一定的流动性缺口,为保证货币流动性总体稳定和充裕,可以考虑适当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从源头上降低融资成本最有效的手段。总体上看,政策稳定性和灵活性要有机结合,未来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基本没有问题。
尽管当下社融增速有所回升,但M2还是低于名义GDP增速,且M1已经连续几个月在低位徘徊,接近1%,这说明流动性离总体改善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可适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