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中小银行发力“敏捷转型”

2019-04-19 08:0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欧阳剑环

当前中国银行业不仅面临同业竞争,更要应对生而敏捷的金融科技巨头的挑战,银行业敏捷转型迫在眉睫。

敏捷转型迫在眉睫

所谓“敏捷”是由敏捷工作法演化而来,原是科技企业进行软件开发的一种工作方法。恒丰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唐丽华表示,对一家银行而言,“敏捷”主要体现在前台的营销人员能够快速洞察客户需求,后台的体制机制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曲向军表示,过去一两年,金融业核心指标增速显著放缓,中国商业银行平均净利润增速远低于2014年之前的水平,仅为最高峰时的1/3,大部分银行难以实现双位数增长。

“金融服务无处不在,但就是不在银行网点,客户脱媒趋势日益明显,跨界竞争也愈发激烈。”曲向军认为,越来越多的银行选择开启数字化银行战略来赢得竞争优势,而敏捷是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实施手段之一。

麦肯锡日前发布的报告《敏捷银行》称,作为一种创新组织形式,敏捷组织打破条线割裂、层级森严的传统组织架构,在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实现完美平衡。敏捷模式可将产品开发速度提升5倍、决策效率提升3倍。

唐丽华表示,敏捷转型对银行业来讲是一场比较大的挑战,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和组织“孤岛”、优化和精简组织流程、提高绩效考核质效等,业务互动模式由原来更多的直线沟通,增加了横向协作,以及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经常性的互动。但敏捷转型并非意味着会带来混乱,相反,敏捷组织是既稳定又充满活力的一种组织模式。对外,敏捷组织可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技术创新、客户反馈以及政府监管;对内,敏捷组织更加开放包容、结构扁平并能持续演进,不需要频繁颠覆变革,对企业运营中的不确定性更具有包容性。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王巍表示,敏捷并不意味着混乱。“敏”是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和提升,要敏感地去发现和感知,“捷”意味着对客户需求的应对要不断提升速度。其中的核心思想是快速迭代,不断试错。对错误容忍度的提升不意味着混乱,而意味着对快速迭代周期的把握,以及通过一些数据驱动和来自一线客户反馈,来指导下一步迭代的能力要加强。在这些能力加强的前提下,最终决策不是混乱的,而是不断地逼近最合理、最理想的战略方向。

银行探索敏捷化转型

当前,国内已有多家中小银行开始探索敏捷转型之路。例如,中原银行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该行全面确立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主线,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全力打造敏捷银行。该行率先在零售条线推行部落化敏捷转型,公司条线紧跟其后,打破原有金字塔式组织架构,组成一系列灵活扁平的工作小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精准解决客户痛点。

恒丰银行也正在全力打造用心倾听的敏捷银行,向敏捷化转型。该行内部在零售金融以及IT部门团队开展敏捷试点,通过战略确立、架构调整、流程优化、组织推动、资源调配等手段,积极探索敏捷转型的发展路径。

平安银行在2018年年报中称,继零售条线之后,2018年该行在对公业务条线推行科技派驻模式,在“口袋财务”APP、“FB远程柜面”、“智慧管理”等项目继续试点敏捷开发模式,使产品迭代速度、交付质量和客户体验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敏捷转型刚刚起步,各家银行纷纷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和路径。”唐丽华表示,国际上,荷兰ING银行对组织进行了整体的敏捷改造,但是对组织的冲击较大。国内银行业实施敏捷转型时可以考虑从关键业务、关键产品或者关键团队实施转型试点,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进。同时,银行在进行敏捷转型时,一是要在内部形成一致的战略方向,并执行到位。二是要在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建设到位。三是要文化引领,高层与中层、基层人员的认识保持一致,变革的信念传达到位。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