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

职工薪酬占比大 科创板受理企业研发费用率较高

2019-04-25 08:0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郭新志

检验科创板受理企业含金量的重要指标——“研发投入”正引起业界关注。截至4月24日,共有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披露招股说明书。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2018年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值为10.50%,中位数为9.19%,而同期2146家A股已上市公司(剔除采掘、房地产、纺织服装、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等16个申万一级行业相关公司以及尚未披露年报及研发费用的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5.31%,中位数为4.06%。据此测算,科创板受理企业研发费用率高出A股约5个百分点,进一步的费用结构分析显示,多数科创板公司将超过50%的研发费用用于发放职工薪酬。对此,4月24日,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研发费用在会计处理中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值得中介机构高度关注。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客观上会倒逼企业提升内控水平,企业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将更加合理、透明。

多数研发费用为工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上交所披露的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20家公司研发费用率超过15%,最高者为虹软科技,最低者为博拉网络。

以虹软科技为例,2016-2018年,该公司研发费用中用于支付职工薪酬的金额分别为0.66亿元、0.82亿元和1.10亿元,占当期研发费用比例分别为72.99%、75.45%和74.36%。公司解释称,公司持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和公司培养、积累的一大批核心技术人员。

这并非个案。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除联瑞新材、和舰芯片、卓易科技、沃尔德未披露研发费用明细外,对剩余88家公司研发费用分析发现,57家科创板受理企业超过50%的研发费用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占比为64.77%。

“由于科创板公司多数都处于发展早期,还没有形成研发成果,因此研发费用大部分用于人力支出,特别是生物医药、互联网等轻资产公司。”A股某创业板公司财务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些技术含量高的公司需要招聘一些高级人才,所以人工成本比较高。

极少数公司形成研发成果

2018年,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研发费用合计81.83亿元,这些巨额投资到底有多少产生了成果?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有资本化和费用化两种处理方式。”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说,由于科创板公司研发多处于早期阶段,所以一般将研发支付进行费用化处理。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仅中微公司、微芯生物、国盾量子、心脉医疗等4家公司进行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其余88家公司均将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这意味着多数科创板公司的研发工作都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形成成果。

前述创业板公司财务总监指出,一些研发出众的公司通常都是采用费用化处理。以A股创新企业代表——恒瑞医药为例,2016-2018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84亿元、17.59亿元和26.70亿元,该公司全部在当期进行了费用化处理。

倒逼企业加强内控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拟科创板受理企业关于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高。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少数公司披露的研发费用信息仍无法获得职工薪酬、材料设备费、委托开发费、差旅费等情况。

此外,在已披露的研发费用构成中,有的公司将股份支付费用进行单列,有的公司则未进行详细说明,还有公司披露的职工薪酬中看不出是否包含职工福利。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指出,从投行实务来看,个别科创板发行人为了满足所谓的科创属性及研究开发费用占收入比例的硬性条件,会选择将本属于营业成本或其他期间费用的支出转而作为研究开发费用。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的指标是费用化的研究开发支出,因此这样的处理并不涉及资本化,只在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之间调整,即对营业利润及净利润无影响,但影响毛利率、费用率等关键指标。

西南财大一位资深会计学教授则指出,研发费用确认,第三方很难判断其中水分。随着监管部门对科创板受理企业研发费用的严格监管,客观上会倒逼企业提升内控水平,企业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将更加合理、透明。

责任编辑:尹磊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