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5周年,也是关键阶段。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第二阶段(2018-2020)目标,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将是本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
5月20日,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首创集团承办的京津合作示范区承接首都产业对接会上,北京市国资委积极响应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两市产业发展政策,邀请北控集团、京能集团、同仁堂集团、祥龙集团等百余家国有企业赴会,力促京津两地产业实现深度对接。
此外,阿里云、京东方、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深兰科技、北方航空实业集团等14家企业代表同京津合作示范区进行了现场签约,首创经中作为首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担任着京津合作示范区整体开发建设任务,在此次大会上发布了《2019京津合作示范区招商政策汇编》,为即将入驻的企业提供了产业发展及政策指引。
据悉,实现第二阶段产业联动目标的关键还在于京津两市,如何于当前产业格局下做好差异化的产业定位。在这一点上,根据首创经中公司的总体产业规划,示范区将形成高科技制造业及现代高端服务业两大产业组团,构建以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旅游休闲、健康医疗、文化教育为特色支撑的“3+3”产业体系,推动示范区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京津合作示范区也让更多企业看到产业协同发展拥有的巨大潜力,2019年或许就会迎来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的产业头部企业参与协同发展的一个爆发期。”一位入驻企业代表如此说道。
而在政策支持方面,对于未来入驻企业,示范区能在土地及税收上给予较大优惠,如京津合作示范区享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政策,以及天津市、天津滨海新区、天津高新区等多重产业政策的叠加优势,可覆盖各类产业政策111项、产业投资基金7项。
同时,首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爱庆指出,“政府给予首创或示范区的政策,我们也将最大限度地落实到园区建设发展或返还给入区企业,会根据入区企业的类别给予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地成本和税收优惠政策,此外还将自主安排70亿元-80亿元资金,推出更为优惠和灵活的扶植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落地成本,帮助入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产业繁荣发展。”
经济学家马光远特别指出,首创经中用一揽子政策和服务支持京津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让我们的产业具有抗风险能力,助力京津冀城市群中具备世界竞争力,京津合作示范区这样一个项目有望在整个区域发展过程中写下可圈可点的一页。
对此,首创集团总经理李松平也强调,“产业始终是第一位,产业进不来,这个示范区就不能说成功,现在我们要做产城融合,要把很多基础设施、很多服务配套,教育、医疗全部对接好以后,把产业同时引进来,所以最重要的是把核心要素进行重新整合。”
而这份发展的成果产业是重点但并非全部,在京津合作示范区项目上,首创经中更是致力于“平衡城市”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智慧、生态、和谐的高端服务业新城。
除此之外,首创经中还将为示范区积极引入包括基础教育、国际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医院等教育及医疗机构。
原标题:14家企业入驻京津合作示范区 力促京津产业深度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