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

李宇嘉:长三角要素融合制度创新向纵深推进

2019-05-29 15:38 上海证券报

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沿长江下游黄金水道布局的长三角城市群,在一体化协同上有更多便利。目前,长三角正朝着打造从贸易到投资,再到金融等更深层次的开放流程,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迈进。

长三角一体化按下了“加速键”。5月13日,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5月22日,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芜湖开幕,长三角“一市三省”26城主要领导共商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实事互联互通。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正式“落地”,也是继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之后,又一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

作为国家级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承载着城市群发展“火车头”、多维度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等多重使命,并借此继续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制度性阻碍。一般来说,在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情形下,尽管全国经济增长步入中高速,但各区域经济增速分化,围绕更高能级、更高等级城市打造的都市圈、城市群,仍保持较高增速,成为经济“增长极”。据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由于发达国家大城市和城市群人口继续增长,促成了劳动生产率年均2%至5%的增长水平,这是这些国家能保持长期均衡增长的关键。

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三大城市群,以5%的国土面积占比,集聚了近25%的人口,产出了超过40%的GDP,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绝对经济核心和经济平衡增长“压舱石”。这其中,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相通的长三角地区,以仅占国土面积2%,集聚10%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20%的GDP,可谓经济增长的第一“火车头”。城市群“火车头”功效的发挥,有赖于集聚和辐射效应。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而借助人口、产业、基建集中和集聚,城市群成为激发内需、拓展投资和消费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在生产效率“上台阶”的示范效应下,不仅人员、土地、资金等一般生产要素在城市群集中和集聚,贸易、投资、财税、信息、管理等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所需的生产要素,也将更集中地配置在城市群。

走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经过了近年来“放管服”、负面清单引入、工商注册登记等一揽子改革,2018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从第78位上升到了第46位。只是,在不当准入、地方保护、行政性垄断等方面,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软肋。比如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受城乡、区域、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

近年来,江浙“环上海”区域(浙江嘉善、江苏昆山等)已成为承接上海人口、产业疏解,解决住房诉求的重要区域。无论是土地供应、交通规划,还是环境保护、产业和公共服务配套,抑或跨界房地产调控方面,都在尽力拆除藩篱,实现跨区域的统一部署和协调。

2017年,嘉兴市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行动计划出炉,在交通和公共服务两大领域开启了沪嘉一体化的步伐。今年2月,《青浦、吴江、嘉善2019年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发布,确立了51项互联互通重点工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沪苏浙三地交界处明确将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聚焦规划、土地、建设、人口、股权交易等领域,意在畅通要素循环,激活微观活力,从身边之“小处”,落实国家战略之“大处”。例如,打破医保系统的自成闭环。去年以来,长三角13市相继开始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在今年9月之前,苏、浙、皖三省将实现医保联网全覆盖。再如,从打通“断头路”,到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再到轨道交通扫码,交通一体化不断升级。

民生实事一体化的推进,催生了“长三角人”这个新名词。而生产要素融合正向深度推进。2018年,苏州、上海两地率先推出政府“科技创新券”两地通用政策,实现本地科研补贴异地使用;长三角“三省一市”打造“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价值3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26000多台,大科学装置和设施有23个,已实现共享,企业更便利、更低成本使用科技资源。作为我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的第一家外商独资整车项目,特斯拉新工厂建在上海,但整车基地所需的供应链体系、市场空间遍布长三角各个城市。

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一直承担着两个角色:以引领更大力度的开放促进更大力度的改革;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面积逐步扩容的同时,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也在逐步深化,在进一步打破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的行政边界的基础上,正朝着打造从贸易到投资,再到金融等更深层次的开放流程,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迈进。比如,取消外资行业准入和贸易管制措施、放松外资控股限制,离岸金融发展等。

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沿长江下游黄金水道布局的长三角城市群,在一体化协同上有更多便利。目前,在要素一体化、制度创新方面,长三角已大有进展,只是内部城市规划、社会保障上,依然还是按照行政边界。在区域内部,上海与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之间,上海的疏解与其他城市接收并与上海协作,调理已很清晰,而在更大范围内的协同,各城市扮演什么角色、怎么分工和合作,如研发与生产和生活、上游与中下游、主体与配件和物流等等,这些功能定位尚待继续磨合。(作者李宇嘉系资深宏观经济评论人)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