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

周子勋:切望中部崛起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2019-05-31 09:07 上海证券报

从多年“跟跑”,到如今连续7个季度“领跑”,中部地区发展势头喜人。不过,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较大,与西部及东北地区相比则仍须进一步激发与拓展发展潜力和空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有着特殊意义,绝不能重走“高能耗、高污染”老路。

继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跨出大步后,中部地区崛起的号角再一次吹响。包括江西在内的中部六省,地处腹地,承东启西,是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是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2015年)》至今,中部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拉动作用明显,有力支撑了全国发展。尤其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十三五”规划2016年底正式印发后,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部各省融入国家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头突围、多极崛起的路径越来越清晰。比如湖北打造重要“战略支点”,河南发挥“支撑作用”,安徽成为“创新极”,湖南提出“开放崛起”,江西志在绿色崛起,山西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气象”。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我国区域经济板块的增长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部地区工业增速在全国保持较高水平,消费增速也较快。去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前十中,除山西外,中部其余五省全部入围。而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区经济增速继续跑赢全国增速,显示出较强的后发优势。据统计,去年中部地区经济总量超过19万亿,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1.4%;经济增速达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位居四大地区之首。2018年,中部地区引进外资591亿元,整体增长16%,其中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的增幅达到500%。

最近举行的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共签订了406个招商引资项目,其中利用外资项目51个,合同金额达104.66亿美元。签约外资项目多集中在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物联网、现代物流等产业。中部地区正在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快速增长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活力是吸引众多跨国企业目光的重要因素。

从多年“跟跑”,到如今连续7个季度“领跑”,中部地区发展势头喜人。不过,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较大,与西部及东北地区相比则仍须进一步激发与拓展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因而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有着特殊意义:通过落实和强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落实今年的“稳增长”目标。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转型,土地和空间资源的价格高企,产业调整的压力很大,不容易找到新的增长点;而中部地区既可以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又符合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还能通过投资项目来拉动经济、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此外,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还能起到一个重要作用:减小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的落差。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近年仍在不断拉大,这无疑对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很不利。若能把中部地区的经济上水平,那西部地区就有了经济上的过渡,就能对西部地区产生正面拉动效应。随着近年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中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37.35%提升至2018年的41.18%。

中部六省现在的定位是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是我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区域板块。在东南沿海地区因城市化进程较早,今后面临的是稳定消费以及城市治理问题,在巩固原有经济成果的背景下,中部地区有望成为今后带来经济增量的重要发动机。

或许有人会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相关政策都是中长期政策,能在今年内就对经济增长起作用吗?从各方面看,这两者显然是能结合的。习总书记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的8点意见就透露出未来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绿色发展、做好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只要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能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尤为重要的是,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是今年以来中央高层频繁提到的,意味着未来我国将着重发展实体经济,通过发展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来增强经济韧性。以汽车生产为例,今年1月至4月汽车生产数据显示,我国多个省份汽车产量增速下降,中部地区除山西、安徽外,减速幅度较小,湖北、江西分别减速16%、6%,河南、湖南则实现了增速生产。这些数据说明中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依然具有优势。

此外,中部地区还可以充分利用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当然,现在需要警惕的是,中部地区崛起绝不能重走“高能耗、高污染”老路。基于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生产成本与收益比的角度观察,中部地区下一步要把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问题提到应有的高度,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作者周子勋系资深宏观经济评论人)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