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科创板开市的脚步近了。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从3月22日首批企业上市申请获受理,到7月22日首批企业挂牌亮相,市场各界在赞叹“科创板速度”的同时,更一路见证了科创板在注册制理念下的高效与透明。4个月的时间,科创板书写了雷厉风行的改革速度,也承载着“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的希望。
有底线的快节奏
2019年1月,证监会公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从设立科创板入手,稳步试点注册制,逐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证券发行注册制。
此后,有关科创板发行注册、审核问询等一系列配套规则相继推出,为科创企业全速“驶入”资本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据我们统计,前期21家最先过会的企业从受理到过会平均只用了73天,也就是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这在A股传统审核模式下是无法想象的,这也充分体现了科创板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审核流程的高效。”德同资本董事长邵俊告诉上证报记者。
科创板审核流程的高效运转,是监管部门、受理企业、中介机构等市场各方充分理解、各司其职的结果。
满足法定条件即受理、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发出首轮问询、首轮问询回复后10个工作日内发出二轮问询……作为发行上市的审核主体,上交所通过一系列明确的规则安排和自我要求,大大提高了发行审核流程的可预期性,从而保障了整个过程的高效、流畅。
嘉元科技4月15日上市申请获受理,4月19日便收到了上交所问询函;华兴源创在4月30日完成“一问”答复后,又于5月2日收到了交易所的新一轮“考题”。上交所审核问询的快速和高效,可见一斑。
不同于审批制、核准制,注册制的基本特点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对受理企业和保荐机构而言,须在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基础上,且在不超过3个月的审核问询时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多轮问答,方能在众多实力选手中脱颖而出。
来自浙江的杭可科技,凭借“快速”和“高效”给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据统计,从4月15日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至6月25日正式进入发行程序,杭可科技共历时71天,其中用于答复全部三轮问询的时间仅有28天,远远低于3个月的时限红线。
“与主板IPO审核周期相比,科创板的节奏太快了,给发行人及保荐机构的反馈时间大大减少。不过,这对保荐机构是一次倒逼,有利于投行快速适应科创板及注册制的规则和节奏,提升执业能力。”市场人士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审核流程的快速、高效,并不代表标准或门槛的降低。个别公司因回复质量不高,受到交易所尖锐问询和提醒。比如,某公司因答题质量较差,在二轮问询函中被交易所直言“请发行人、保荐机构及相关证券服务机构端正态度,严格履行核查责任,审慎发表核查意见……”
公开化的问询式审核,是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的重要机制,目的是为了“问出一家真公司”,以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判断。在此准绳下,科创板申报企业对于审核问询环节也愈发重视,一些企业甚至还出现了“二问”答复时间超过首轮问询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