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很多所谓的经典好书,孩子却不太爱看,该怎么办?书读多了,自然就会写作吗?写作文到底有何诀窍?……暑期里,如何让孩子有效阅读?近日,作家、《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和、《东方教育时报》总编辑徐建华面向中小学生和家长进行对话。读书不要像做邮差,从收件到送信,忙忙碌碌,却对内容一无所知。做读书笔记无疑是个好方法,好文章更要花心思去改。短短一小时,流动着艺术与智慧。
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本书,不同阶段尝试写不同文体
买了很多所谓的经典好书,孩子却不太爱看,怎么办?叶开长期研究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在他看来,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与想象模式都不一样,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6至10岁是幻想期,10至14岁是探索期,14至18岁是逻辑期。在不同的时期,孩子阅读的兴趣点也不一样,可以分阶段重点引导。在幻想期,可以让孩子多读幻想作品,也提倡最好写幻想作品;在逻辑期,引导多读富含逻辑的作品。叶开常常对孩子们说,写作需要有效的训练,不同阶段写不同的文体。去寻找生命中的一本书,在每个生命的阶段,大胆摸索、探索、寻找。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更多地像农业,而不是工业。在徐建华看来,工业是流水线,重人力,农业却需要遵天时、守四季。小学阶段,孩子最需要轻松的阅读,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读一些闲书,夸赞孩子好的阅读行为,阅读兴趣的种子将在这个阶段悄然生长。
“读书不要像做邮差,从收件到送信,忙忙碌碌,却对内容一无所知。”徐建华建议,做读书笔记无疑是个好方法。喜欢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讨厌写读后感的,可以在有感悟的文字旁边涂涂画画(除了借阅的书),甚至以画小人、画小动物来表示,或者“升级”为文字。一个词、一句话,脑海中闪现的片断、零散的小火花,都可以记录下来,在下一次写作时,它们或许会自动进入脑海,引领你“下笔如有神”。
书读多了自然就会写作吗?写作文究竟有诀窍吗
书读多了,自然就会写作吗?叶开认为,阅读是人的本能,如同生活中读说明书与旅游指南一样,但是,生活中的大部分阅读是无效阅读,深入阅读才能引导孩子渐入写作佳境。好书不怕读,书也会越读越“薄”。
三年级时,叶开的女儿一口气把《哈利·波特》读了18遍,他“抛弃”了作为父亲的矜持,用近乎“拍马屁”的方式夸赞女儿“太伟大了”,并给女儿买了一套精装本《哈利·波特》原版书。“我知道三年级的英文水平还不够读完这一本,‘不懂装懂地读,假装读过地读’也是我的阅读理论。她胡乱地把它读完了,连蒙带猜,这不要紧,阅读就是这样的。”叶开认为,最好的阅读的发生,是孩子沿着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去研究探索。最近,他尝试为小学生作《山海经》导读,鼓励学生发散幻想,孩子们有的能写出800字的幻想故事。随着年级的上升与阅读量的增加,孩子可以就思考的问题进行逻辑和梳理性写作。读书时还要想一想,将自己的所想所思记录、积累下来,阅读的审美包括逻辑推理能力会不断加强。
写作文到底有诀窍吗?徐建华建议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给他们建一个小小图书馆。写作需要大量阅读的积累,要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架成为自己喜欢光顾的地方。写作是一项长跑,没有速效药,需要大量的写作训练,坚持阅读和写作是唯一的方法。“好在,写作真的有个小小的魔法,”徐建华建议小读者养成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需要花心思去修改的。如果平时写的作文拿不到高分,如何在考试时得到高分?稳妥的做法就是,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修改一遍。这不仅是小朋友写作的诀窍,也是作家锤炼作品的方法。
暑期里,叶开为学生推荐了几本书,比如《树上的男爵》《分成两半的子爵》和《不存在的骑士》,徐建华也推荐了一本轻松的长篇童话《晴天,有时下猪》。“尽量让孩子去读一些有价值的、有营养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将来这本书说不定会影响他的一生。”
朗诵艺术家丁建华、陈燕华和童音暖阳朗诵团的四位小学员,还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两位作家的作品《野地里生,野地里长》与《看得见黄山的村庄》片段。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语委办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东方教育时报和光的空间·上海新华书店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