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

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专家:通过加快大都市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019-07-14 10:26 中国财富网   朱尔璞 巴尼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朱尔璞 巴尼)7月13日,在“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新书发布会上,多位专家热议“大都市圈”发展问题,专家普遍认为,大都市圈的形成、大都市圈范围以内的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并不是每个乡村都需要振兴,有些乡村正在慢慢消失,而大都市圈范围内的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下一步的重点。这个区域非常重要,至少70%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都会出现在这个范围,但这个区域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及各类体制上、政策上、观念上各方面的难题。

如何进一步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刘世锦认为,大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将成为主战场,要在核心城市周边发展起一大批小城镇或者中小城市,形成新型城市群,要加快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在这个范围之内,农民可以进城,城里人可以下乡,城乡居民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尤其大都市圈范围内的乡村地区应该允许并鼓励城乡居民置业创业、共建共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卓贤从人口变化的角度指出,城镇人口的增长不只是城镇人口的迁移,城镇区域扩张对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9.6%,城镇人口自然增长贡献率为23.6%。乡村人口迁移贡献率为36.8%。城城之间的人口流动也十分重要,这会使人这个重要的要素携带者,从低效领域转向高效领域。人口的聚集不是城市化的最终目的,实现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多样性才是目的,人口聚集的表现形式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政府要为适应这些新的人口变化作出适当的政策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高世楫表示,现在经济发展面临的最本质问题就是长期需求问题,即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城镇化和工业化脱节。由于城市化滞后,农村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户籍制度、房价高企的问题,劳动力和农民工流向有工作机会的地方成本巨大。

如何更好促进城乡融合,形成大都市带,弥合差距,业界专家学者一直在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包容性十分重要。7月8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开放研讨会上曾提出,移动支付的发展可以破解“胡焕庸线”的难题。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突破城市化推进过程的重重阻力。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