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肉价再怎么涨也晚了 “养猪第一股”面临退市

2019-07-30 21:05 中国财富网   毛超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毛超)退市进入倒计时!*ST雏鹰(曾用名:雏鹰农牧,002477)这家高调自诩“中国养猪第一股”的公司,在2019年猪肉价格大涨的夏天里,或将黯然退市。

两个交易以后的8月1日,*ST雏鹰将因股价连续低于面值,触发退市条款,或将被强制摘牌退市,成为第二只“面值退市”股。

无力回天

截至7月30日,*ST雏鹰股价再度跌停,报0.77元,至此已连续18个交易日低于1元。收盘时,*ST雏鹰跌停板上仍有377.6万手卖单等待着卖出,而全天的交易量不足1000手。

7月30日晚间,*ST雏鹰发布公告称,截至公告日收盘价为0.77元每股,未来连续两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会高于面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

简单计算,目前*ST雏鹰股价回到1元上方,需要上涨29.87%,但时间只剩下两天,可以说退市已成定局、无力回天。

“面值退市”相关规定,个股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交易所有权强制摘牌退市。

相关业内人表示,当前A股市场有3600余家上市公司,多数个股面值为1元。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旦股价连续低于1元,将面临“面值退市”的风险。第一家“面值退市”的股票为“中弘退”,*ST雏鹰或将成为第二家。

接连下挫

将时间拨回今年4月24日晚间,*ST雏鹰一口气发布了12条公告,包括董秘辞职、会计差错更正、股东被动减持以及被实施风险警示标识等等,每一项公告都对股价造成不小的利空冲击。

利空叠加,威力惊人。利空公告集中爆发之后,*ST雏鹰股价连着跌了两个多月,由4月24日的2.87元,跌至7月5日的0.98元,其间下跌65.85%,市值缩水逾40亿元。

令人背脊发凉的是,*ST雏鹰股价下跌时,罕有回调盘整动作,曾创下连续11个跌停的记录,持有该股股票的投资者,若在有机会卖出时稍有犹豫,将面临更大规模的亏损。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公司的机构持股数量为3446.96万股,占公司流通股本的5.93%,相较2018年12月底下降0.66%,由此推测,能够及时卖出的机构不多。

具体来看,在五大机构投资者中,南方基金和招商基金分别持有公司1602.75万股、19.6万股,占流通股本比例分别为0.81%、0.01%。此外,在普通投资者方面,截至2019年一季度*ST雏鹰的普通股东户数达18.41万户。

早有预兆

*ST雏鹰成立于1988年,2010年登陆深交所,曾被誉为国内“养猪第一股”。2016年,*ST雏鹰第一大股东、实控人侯建芳以85亿元的身价,位列胡润河南富豪榜第四位,同年,*ST雏鹰实现营收60.9亿元,净利润达8.33亿元。

但仅仅过了两年,业绩发生了180度大转弯,*ST雏鹰2018年亏损38.64亿元,同比下滑8650.75%。

猪肉价格波动过大,企业扩张规模太快,是*ST雏鹰走向退市的两大因素,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ST雏鹰开始发债,大规模新建猪舍以及加码电商,当年累计投入7亿元,建设猪舍296栋。随后,*ST雏鹰还进行了投资项目,卖出投资项目等一系列扩大资本运作操作,而这些操作多数基于贷款,而不是企业自有资金。

但天有不测风云,猪肉疫情爆发、金融机构停贷,让*ST雏鹰扩大产能的计划未能如愿。

2018年6月14日,侯建芳曾表示,雏鹰农牧合作的80%以上金融机构宣布贷款提前到期,七八十家债权人蜂拥而至。

随后,著名的“猪肉偿债”解决方案出炉。2018年11月8日,雏鹰农牧公告称,受“非洲猪瘟”疫区封锁、禁运等影响,公司生猪等相关产品短时间内难以变现。公司计划以公司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支付贷款利息。

随着疫情和资金链紧张的势态发展,拖累了*ST雏鹰业绩。*ST雏鹰“猪被饿死”也成为市场“笑料”。2019年1月30日晚,*ST雏鹰公告称,2018年业绩预亏33亿元,下滑原因为由于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

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指出,*ST雏鹰在逆市扩张速度过快埋下了隐患。其次,扩张之后迅速轻资产化,但其间生猪价格波动过大。江瀚表示,*ST雏鹰的模式需要建立在行业稳定发展,公司资金足够雄厚的前提下。巨大的资金占用直接拖垮了企业。

江瀚指出,如今,雏鹰农牧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边缘,一家如此资金实力雄厚的农业企业沦落至此,真的需要让人好好反思一下了,有的时候步子迈得太大真的不行,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