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北京图书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节、数字出版博览会同台亮相

2019-08-22 10:58 北京日报

它们讲述世界的丰富与多元

8月21日,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节、第九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同时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亮相。即日起至8月25日,95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家展商,将展出30多万种全球最新出版的图书。异国文化和本土文化完美融合,述说世界的丰富和多元。

优秀出版物荟萃,展示70年的时代变迁

北京国际图书节开幕式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出版成果展、名家大讲堂、实体书店街、传统文化体验、冬奥主题展示、北京中轴线、北京发行集团、数字阅读、首都版权产业、主舞台等十三个主题展区风格各异,精彩连连,集中展示首都出版业的整体实力。

图书节现场,中国书店带来500余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出版的深受百姓爱好的读物。经典名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由启功注释,周汝昌、周绍良、李易校订标点,图文并茂,校勘精良,至1981年时,该版《红楼梦》发行量已达到100多万套,为当时的传奇图书之一。

北京地图、街巷图、交通图等地图类图书见证了70年来北京城区规划的变迁。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导游图书,详细介绍了北京著名景点,其中1958年出版的《故宫导引》内收录了上世纪50年代的故宫老图片及景点介绍,可供读者做今昔对比。《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等北京风土杂记类图书都是当时颇受欢迎的种类,如今读起来却丝毫不枯燥。读者刘清敏说,这些老图书充满了满满正能量,让他对昔日北京的文学阅读、地理风貌、文化艺术都有全面了解。

由孔夫子旧书网带来的“历史的见证” 民间红色文献收藏展,有首次出现“共产党”“共产主义”音译的《西国近事汇编》,有首次提及“马克思”的第121期《万国公报》,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刊物《共产党》等社会主义思想早期发展的重要刊物。这些刊物颜色早已泛黄,历史沧桑尽在其中。孔夫子旧书网赵爱军告诉记者,这些珍贵刊物都来自民间,显示了民间收藏的雄厚实力。

图书节既饱含厚重历史,也有清新雅趣。中信·自然书店快闪带来一片春天的气息,仿佛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满眼的鲜花与植物当然是印在书上的,《种子的胜利》《花朵的秘密生命》《草间居游》《找茶,就是找故事》将人们带到乡野,带到大自然中。

据悉,北京国际图书节场外还将举行“百家千场”系列阅读、“云畅读”主题活动、“图书节进社区”、北京书店之夜等系列主题活动。

澳门馆首次设立,图书带着浓重历史印记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历史上,澳门馆今天首次现身,让读者颇感新奇。

澳门馆外观朴素,不事张扬。媒体联络人李思毅告诉记者,澳门馆吸引了约40家出版机构参展,共展出500多种出版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澳门馆特别展出“澳门回归20周年丛书”,该丛书由澳门出版协会和澳门文教出版协会联合策划,收录了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所出版的20本重要著作,集中展现澳门在文化、学术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回归20年来取得的社会发展成就。丛书包括《文字里的古早味——澳门作家的味蕾》《平民声音:澳门与抗日战争口述历史》等,其中《文字里的古早味——澳门作家的味蕾》汇集30位澳门本土作家关于美食文化的文章,充分体现澳门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特色,引来不少读者饶有兴趣地翻看。

澳门图书、杂志此前极少见到,当它们以新鲜面目出现时,令人惊艳。澳门文化公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澳门原创小说协会秉持“自己故事,他方知音”的理念,面向社会大众征集文学作品,结集成《故事》,以季刊形式出版。定期刊登的小说、散文、文化评论、诗歌、戏剧已成为文艺青年的精神陪伴。

澳门图书有着浓重的老旧味道,这使其在五光十色的图书海洋中显得古朴、雅正。这些图书包括消逝的澳门地景、澳门老街道笔记、历史图片选粹,甚至还有管乐口述历史、制衣工人口述历史、老街坊口述历史这些带着时代特色的文字。记者还发现一本根据读者捐赠的民国老台历印制的图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各式美女,让读者连连感叹岁月静好。

重量级大家云集,新老茅奖获得者现身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前几天刚刚揭晓,茅奖获得者和作品无疑是一大热门,这也成为三大展会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当天,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和《应物兄》版权推介会火速推出。茅奖得主、《应物兄》作者李洱现场表示:“欢迎大家阅读,欢迎大家讨论,小说写了不同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不同选择。”

据了解,此次新晋茅奖作品推介会上,黎巴嫩Cedar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署《应物兄》《牵风记》阿拉伯语版权协议;土耳其阿克代姆(Akdem)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署《牵风记》土耳其语版权协议, 英国查思出版公司的马修·基勒Matthew keeler 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署《牵风记》英文版权协议。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藏永清透露,另有多家海外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亦抱有浓厚兴趣,将进一步洽谈版权合作事宜。“目前人文社已有《冬天里的春天》《白鹿原》《古炉》《推拿》等茅奖作品走出国门,被译介到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十多个国家。”臧永清说。

茅奖得主阿来也在图博会上对话30位汉学家。阿来主要围绕“以往创作历程”“文化背景认知”“文学作品国际传播”等内容进行主题发言。第十三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代表、土耳其青年汉学家吉来和突尼斯青年汉学家哈利德,分别从阅读和翻译阿来的作品等方面发表了感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则从出版人角度总结了《云中记》的文学成就,称这部作品是一部饱蘸深情、庄严隆重的作品,体现了文学的高贵与尊严,注定会成为近几年甚至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韩敬群现场重点推荐了徐则臣的《北上》、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李敬泽的《会饮记》和付秀莹的《他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上》今年入选了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又于近期斩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责任编辑:李艳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