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上海银保监局发布《2018年上海市普惠金融发展报告》

2019-09-04 08:50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张骄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了《2018年上海市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2018年上海地区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的总体情况,涵盖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融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以及其他新型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业务,从金融全业态的角度反映区域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报告》认为,2018年上海市普惠金融工作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是金融基础服务实现地域全覆盖。截至2018年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3812个,其中乡镇营业网点1185个,平均每804人拥有一台ATM自助设备,每26人拥有一台POS机,自助设备的布放密度走在全国前列。金融服务覆盖至全辖110个乡镇及1702个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机构空白乡镇数零、基础金融服务上海辖内全覆盖。

二是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进一步提升。截至2018年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739.09亿元,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小微贷款余额3063.85亿元,同比增长60.46%。辖内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约60.81万户,同比增加26.62万户,贷款“投小投微”效果显著。上海保险业金融机构开展“银发无忧”老年人综合意外保障项目,累计承保约390.4万人次,支付赔款2914.6万元。同时,为残障人士提供劳动和生活保障,涵盖意外、重疾等专属责任,累计承保31.5人次,理赔金额3748.5万元。保证保险累计为189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8.32亿元银行贷款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农业保险保障金额达230亿元,保费收入达到6.58亿元,财政补贴险种达到22项,农业保险覆盖率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位列首位。上海证券业金融机构共保荐了21家企业IPO上市,主承销IPO、配股、增发合计83家,金额1167亿元。

三是普惠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多元化。传统和新型、大型和小型、线上和线下金融组织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综合化、一体化服务。各类机构共同参与打造“普惠金融服务命运共同体”,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经济、助力多点消费需求。

四是上海市普惠金融服务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推出小微金融服务办理时限承诺。据统计,在沪中资银行授信回复时限在1-3天的银行占比达42%,时限在3-7天的银行占比为45%。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上海市小微企业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达到75%,保持较好水平。

五是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服务渠道持续创新。上海金融业积极运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终端等新渠道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信贷服务便利度,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全方位创新,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

六是普惠金融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各项中小企业贷款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考核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优先和集中投向最需要融资支持的小微、民营、“三农”等薄弱领域,提升金融信贷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加强信贷、产业、财税、投资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差别税率、先税后补等财税政策工具,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上海金融管理部门继续协调完善普惠金融各项扶持政策,通过完善定向降准政策、发挥再贷款工具的引导效应、构建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完善评价体系等手段,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七是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得到重视。上海金融管理部门在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力度、培育公众金融风险意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普惠金融宣传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责任编辑:徐丹宁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