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

《中华茶器具通鉴》新书发布会暨部分入编大师作品展在京隆重开幕

2019-09-20 15:34 收藏投资导刊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典前夕,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在北京隆重开幕,成为向国庆献礼的一份特殊的礼物。这就是2019年9月19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艺术馆的“《中华茶器具通鉴》新书发布会暨部分入编大师作品展”。

《中华茶器具通鉴》新书揭幕

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华茶通典》的子项目,《中华茶器具通鉴》今天正式出版发行,入编该书的部分大师作品同时展出,共有300多件/套精美茶器具精品与观众见面,作品包括陶、瓷、紫砂、金属、竹木、琉/玻璃、玉石等各种材质,代表了中国当代最高水平的该类工艺美术水平。

《中华茶器具通鉴》开球仪式

来自全国各地(含台湾地区)的国内最顶级的工艺美术界、茶文化与茶器具界、出版界、收藏界、文化界的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理事长、原中国工艺美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周郑生先生,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潘剑凯先生,清华美院国宝级教授、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守智先生,国家重点图书项目《中华茶通典》执行总编、出版中心主任、《中华茶器具通鉴》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原中国茶叶产销集团董事长于观亭先生,原中央政策研究室理论组组长、国防大学教授、著名收藏家黄宏将军,《中华茶器具通鉴》总主编之一、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茶文化学者王旭峰教授,《中华茶器具通鉴》学术委员、台湾著名收藏家徐正夫教授等。

《中华茶器具通鉴》编辑人员合影

众多入编《中华茶器具通鉴》的中国当代茶器具设计、制作大师亦一同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还吸引了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新华网、凤凰网、茶周刊、中国收藏以及新浪、网易等二十多家媒体记者的目光。

《中华茶器具通鉴》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编纂,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大型茶器具工具书。概述填补了我们工艺美术界、茶文化界和出版界的一项空白,以这样一部巨著向伟大的共和国作为国庆献礼,是业界人士和广大茶文化爱好者的一份自豪。

《中华茶器具通鉴》部分入编大师作品展展品

该书由我国茶文化、工艺美术、文物考古三大领域国内外著名专家王旭烽教授、杨永善教授、刘庆柱教授联合担任总主编,聚集了三大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学者倾力打造,具有权威性、开创性、完整性、史料性、工具性、可读性、参考性、艺术性、鉴赏性、广泛性、收藏性,是广大茶文化爱好者、工艺美术从业者(特别是当代茶器具设计创作者)、收藏家难得一觅、不可替代的图鉴性工具书。

《中华茶器具通鉴》共3卷7册,150多万字,并收录了中华古今茶器茶具精品图片1500余幅,其中许多精品为第一次向社会呈现。

《中华茶器具通鉴》部分入编大师作品展展品

众所周知,茶器具涵盖工艺美术、茶文化、收藏三大领域,惠及广大民众。《中华茶器具通鉴》在全面梳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中华茶器具的产生、制作、应用、发展的历史、经典文献,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材质、各个种类的经典名器等内容,以工具书的形式编辑、出版,同时凸显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展示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在茶器具创作方面的最高水平。

开幕式上,举行了隆重而简短的新书揭幕仪式,部分领导和专家作了致辞。

《中华茶器具通鉴》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于观亭先生致辞

《中华茶器具通鉴》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于观亭先生在致辞中代表编纂委员会向所有出席今天仪式和所有参编人员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中华茶器具通鉴》总主编之一王旭峰教授致辞

王旭峰教授在致辞中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艺术家、哲学家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茶器具。在共和国华诞70周年来临前夕,我们来总结茶器具的历史,展出茶器具的成果,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层意义。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情怀和敬畏,我们的编纂人员,用了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这么一部有着经典性、权威性和不可复制性的鸿篇巨制奉献给了大家,完成了很多人认为完成不了的任务。我作为本书的总主编之一,感到非常自豪,非常光荣。

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守智先生致辞

张守智教授的致辞洋溢着青春般的激情,他说,中国茶文化和中华茶器具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古代走到今天,并且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其丰富其绚烂装点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尤其是茶器具,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层价值,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它正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了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作为一个从事了一辈子工艺美术工作的老者,今天,看到这么一部总结了中国茶文化和茶器具的历史的巨著,我非常欣慰,非常赞许,我自己也要好好学习。

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潘剑凯先生致辞

作为《中华茶器具通鉴》的出品人,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潘剑凯先生在致辞中对该书的编纂者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文献资料,而是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他们没有止步于已有的前人文献,而是尽可能地收集了茶器具更多的文献,挖掘出关于茶器具最早的文献;他们对改编因袭的晚期史料顺藤摸瓜,使得不同时期的文献各安其位;他们在对茶器具文献进行分类时,借鉴了古今已有的分类依据,让读者可以更直观和方便地进行检索;他们不是刻板地对古今文献采用一个分类标准,现当代文献改以时间为线索,检索变得更为简单便捷。这些,都使得该书编排合理,时间线索清晰、纵深,理论兼具深度广度,文献史料丰富、准确,可以视为这一领域资料翔实而且自成体系的参考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潘剑凯先生同时对《中华茶器具通鉴》寄予了厚望,他说,而今,茶和茶文化已成为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借助“一带一路”的春风,中国的茶和茶文化也会越走越远。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器具文化作为它的分支,文献庞杂零散而不成体系,犹如一团乱麻,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团乱麻整理成一卷有头有尾的线团,我们顺着时间的脉络,可以寻见茶器具在历史长河里的漫长发展。我们希望,这一套书可以尽览中国茶器具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精髓,也希望,这一套书可以架起古代与现代对话的桥梁。

发表致辞的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理事长周郑生先生、龙源观想集团董事长赵晓军先生。

龙源观想集团董事长赵晓军先生致辞

简短的开幕式后,将是为期五天(2019年9月19日-9月23日)的入编大师作品展。

《中华茶器具通鉴》第三卷为《茶器具古今名家名器精鉴》(共3册),其中第2、3册,收录了经过各级工艺美术协会、艺术教育等机构推荐、本通鉴学术委员会筛选的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不同材质的著名茶器具设计、制作大师319位,机构56家,充分展现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和机构在茶器具领域设计、制作、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成就,首次为国内外茶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传播者,工艺美术教育和行业从业人员以及收藏爱好者集中提供了我国当代名家、名器、名企的翔实直观的图文资料。

《中华茶器具通鉴》部分入编大师作品展展品

本次展览,就是这两册书中部分入编大师的作品展。

这次活动,无疑是工艺美术界、茶文化与茶器具界、出版界、收藏界、文化界一次盛会。

如果说,茶,是中国人向这个世界奉献出的最重要、最珍贵的礼物,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曾让全球为之癫狂,直至今天,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和精神来源之一。颇有意味的是,中国人自古在精于茶道的同时,也对饮茶、品茶的工具殚精竭虑,别出心裁,匠心独到,打造出了茶的另一面灵魂。这就是茶器具。这种本来简单的生活工具,很快也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并迅速与中国的陶瓷、紫砂、青铜、竹木等原料和技艺相结合,上升到了超越实用的艺术高度,成为了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的宠儿,其形式眼花缭乱,其流派洋洋大观,其意义非同寻常。

观展嘉宾展览现场研究

习近平同志指出,“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器以载道”。自唐宋以来,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英国的宫廷茶礼和下午茶都因中国茶器具的传入而得以成道。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华茶器具通鉴》一书的正式出版以及入编大师的作品展,以茶器具这一特殊工艺作品为载体,积极探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路径和方法,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徐可芒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