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外资入股理财子公司迎“黄金窗口期”

2019-09-27 08:0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叶斯琦 戴安琪

日前,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出炉。业内人士分析,大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压力较小,但不排除部分中小规模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会面临压力。在这一情况下,引入外部股东不失为一举两得的方法。

实际上,在监管部门鼓励引导下,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理财子公司迎来“黄金窗口期”。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外资机构与银行“多对多”洽谈正在进行中。

中小理财子公司积极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应当符合净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且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以及净资本不得低于风险资本,以确保理财子公司保持足够的净资本水平。

对此,法询金融资管研究部总经理周毅钦表示,大部分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净资本压力总体较小,未来3-5年应该足以应付。不过,有两类理财子公司的资本压力较大,一类是非标投资较多、资本消耗较大的理财子公司;另一类是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因资本起点较低,随着业务发展可能遇到资本瓶颈。

某计划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城商行人士谈及净资本管理的要求时直言,“压力很大,毕竟小银行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有限,投向有约束,净资本考核压力很大。”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部分中小规模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引入外部股东不失为一举两得的方法——既补充了资本金,又有助于弯道超车。

一位熟悉外资机构的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型资管规模的银行特别是城商行更为积极,希望通过合资的方式为理财子公司引入投研体系和人才,以系统性地提升一个台阶。“当前,理财子公司还是以母行为主要的管理资金来源。但长期来看,需要获得外部客源,打造全新的市场标识。引入外部股东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他说,现在已与不少外资机构接触,具体如何操作,需考虑主管单位意见。

正处洽谈阶段

近期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其中包括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说,在监管部门鼓励引导下,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理财子公司迎来“黄金窗口期”。

“外资机构有很大意愿跟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资或合作。”上述熟悉外资机构的资深业内人士说,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实践经验让外资资产管理机构深刻感受到,在中国发产品,银行是主渠道。如果能与银行成立合资公司,无论是参股或控股,那么银行肯定会贡献一定资源。“哪怕需要较大投入,或者从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说初期可能亏钱,但获得了银行宝贵的渠道资源。”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有多家外资机构正与银行沟通,处于‘多对多’洽谈阶段,特别是多家银行与多家大型外资机构之间都会沟通,了解对方的意向和条件,周期可能较长。”上述人士介绍,不少银行打算与大型外资机构合作,特别是那些管理资产规模在两三千亿美元以上的机构。

有业内人士推测,较有可能与银行合资的是在国内还未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的外资机构。这类机构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合作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至少能借此深入了解中国市场。

周毅钦分析,能否推动外资入股,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是否缺资本;二是引入外资会否减缓理财子公司申请进程,因为外资的引入涉及对外方股东的背景调查、外资跨境流入的外汇管理合规性等多方面因素。

有银行人士表示,由于市场不同,投资者构成和理念差异也很大。多数外资机构发展时间较长,形成了相对完善、成熟的产品体系及管理方式,但这些产品是否适合中国国情,需细细思量。此外,有外资机构人士表示,如与单一银行合资,会否影响与其他银行合资或合作。因此,虽然政策层面开了口子,大机构纷纷推进,但距离最终落地或需一段时日。

原标题:“多对多”洽谈正酣 外资入股理财子公司迎“黄金窗口期”

责任编辑:尹磊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