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杨子来啦!

2019-10-23 10:41 北京大学

每周有一个时间,北大的一间教室门口,总是排起一条“长龙”,听者的年龄参差,社会背景不尽相同,但都愿意不辞辛劳,谛听一场来自中国哲学的教诲。

从《论语》到《中国哲学史》,从《<四书>精读》到《<庄子>精读》,从工科生“转行”的北大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老师,于文本解读处不乏妙见,于思想阐发时更是出口成章。

学生们亲切地称他“杨子”,散文诗般的语言、独立坚强的人格气韵,配之以颀长俊拔的身姿,他满足了不少人对于传统儒者的全部想象。

为何读书?

如何读书?

读什么书?

经典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如何处理我们与这个时代的关系?

……

阅读与我们每个人终生相关,更是一个怎么也说不尽的话题。

杨老师的人生方向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追求经典化的人生”,要去感知经典的力量,试着让经典中的思想灌注到生命里,并在生命的每个瞬间体现出来。

人的一生仿佛浮于惊涛骇浪的大海中,我们需要一个锚,才不至于翻覆,这个锚便是给你人生以分量的那几部经典。

读书的根本在于专精,最根本塑造你的,往往就是那几本书。

那么在杨老师的一生中,有四本书是他的“锚”,一本是《庄子》,一本是《传习录》,这是他研究中国哲学的入手,一本是导师陈来老师的《有无之境》,教会他如何写作、如何面对经典、如何结构思考,对他的学术生涯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但若只推荐一本,他会毫不犹豫选择《论语》,他认为,《论语》应该是伴随每个中国人一生的书。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面对经典,便要有对待经典的态度,甚至于《孟子》和《论语》都要有不同的读法。朱熹在《孟子·序说》里讲,《孟子》需要“熟读”,而《论语》需要“冷看”。

阅读伟大经典,便是借此打开自己。真正去聆听伟大思想的精神指引,让阅读成为提高自己的力量。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这八个字出自《史记》,被张岱年先生摘出,又被陈来老师称作研究中国哲学的“八字心经”,认真思考这八个字,勇敢地选择走向有阅读的人生,并让阅读真正地改变自己。

经典文本就如同种子,种在心里便会生根发芽,不时还会长出新的枝叶来。

人的一生逃不开四个字——水落石出,时代泡沫翻涌时丰富而热闹,但退潮后剩下的,一定是真正坚硬、自立、恒久的东西。人不能让自己的生命,比时代的泡沫灭得还快。

我们首先要深入到自己的时代中,对所处时代有鲜活的感知,感受真实和存有,同时,更要超然于时代的影响,拉开距离,对时代本身进行反思。贯四季而常青,才有所谓的君子人格。

杨立华,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1988年考入浙江大学能源系热能工程专业。1992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进入中国哲学教研室学习。1995年考取汤一介先生的博士。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及北京大学留校资格。

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哲学以及魏晋哲学等。出版专著《一本与生生》 、《中国哲学十五讲》、《宋明理学十五讲》、《气本神化:张载哲学述论》等,译著《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等。

2010年,获得第十五届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2017年,获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责任编辑:李艳霞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