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舌尖上的民生画卷|《国家记忆:新中国70年影像志》

2019-10-23 10:44 新华出版社

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很难吃得饱肚子。低下的生产力加上连年战乱,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历尽艰辛。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农业生产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还是让人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1953年,国家制订了粮油统购统销的制度,粮票、油票、肉票等票证的出现,让老百姓吃饭都要“定量”。实行市场经济后,粮票开始光荣“退休”,它也跟随计划经济时代镌刻进老百姓最深处的记忆里。

之后,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活力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世纪90年代,全国流行“下馆子”,邀亲朋好友到饭店吃饭,成为一件体面的事情。不同菜系的餐馆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各种风味的西餐厅纷纷涌现,农家饭也走入了城市人的视野,人们吃饭有了更多的选择。进入21世纪,人们将饮食焦点转移到了健康上: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肉禽要吃排酸的,花生油要专找非转基因的……

如今,面对饭桌上既丰盛又营养的饭菜,我们也可以回首过去,看看一张小小餐桌,折射出怎样的巨变。

(本文选摘自《国家记忆:新中国70年影像志》,新华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李艳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