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扬子江工匠系列报道之一】王飞:十年孜孜不倦 练就“技术工匠”

2019-11-04 10:08 新华网

在扬子江药业集团

他们,是一群奋战在制药一线的普通员工

他们,有着“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匠心情怀

他们,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

坚守质量,从不懈怠,只为患者用上放心药

追求卓越,坚定前行,无畏勇攀制药高峰

让我们走近这群可亲可敬的人

致敬“扬子江工匠”

他是设备工程师,在负责设备验证的同时,坚守一颗钻研之心,结合生产实际不断进行设备技改,从“小发明小创造”,到带领团队攻克进口设备操作系统升级难题,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封锁。

十年孜孜不倦的身心投入,让他从一个“技术门外汉”成长为车间“技改红人”、同事眼中的“技术工匠”。

他叫王飞,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冻干粉针剂2号车间设备工程师。

8月1日下午,泰州的最高气温达36度。当我们车间外见到王飞时,他全身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

王飞告诉我们,他是2009年7月到这个车间的,至今已经满10年。

“我学的是机电专业,开始对自动化设备维修并不懂,只能边操作边学习。”王飞说,刚进车间时使用的国产设备不很先进,操作时,需要根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进行改进、提升,这种挑战性极强的岗位让他对设备技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发不可收。

因为冻干粉针剂2号车间生产的是非最终灭菌的无菌制剂,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进入生产区或控制区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人员着装管理规定和人员净化程序。

洁净区内,王飞换下汗湿的衣服,按照墙面示意图中的程序洗手消毒。

“大热天,车间内外是冰火两重天,但所有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种‘规矩’,绝对不可随意跨越无菌区。”王飞说,A/B级区人员行为动作必须稳、准、轻,人员走动时速度不宜过快,移动速度不能超过0.5m/s,动作应尽量平缓,禁止闲谈以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

巡检设备,是王飞到岗后的第一件大事。

“因为整个车间是无菌生产,无菌区设备工程师身体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接触设备,所以在观察设备运行状态过程中不能打断,不能用手摸,更不能停机检查,只能在隔断外详细进行‘看、听、记’。”王飞说,看,就是看数据,看运行状况;听,就是听声音,有无异常;记:就是对设备异常点进行记录,便于后期重点维修维护和技术改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王飞对设备的技改技能,痴迷般投入,源于兴趣,也来自于公司对他的每一个成绩的肯定。

2010年王飞还在车间贴签这个辅助岗位时,就琢磨对设备进行了一次小技改,运用效果很好,被公司评为当年的先进个人。今天,尽管他已经获得很多技改证书,但想起第一次技改小尝试,王飞依旧兴奋不已。

他说,公司的鼓舞不断激发他对设备技改的兴趣,除了国产设备“小技改”外,他经过反复测试和质量跟踪,成功实现进口设备的配件国产化,他因此也获得了 “技术标兵”称号。

荣誉之下,责任也越大。2019年,王飞迎来了更大的设备技改挑战。

如今的冻干粉针剂2号车间拥有国内首条ALUS自动进出料系统和全自动乌尔曼包装线以及机器人自动装箱码垛线,设备设施自动化水平非常高。如果出现故障,一般都是由厂家提供维修,如果等国外工程师来,停机时间长;若自己动手,技改难度很大。

在去年的一次设备巡检中,王飞发现,控制灌装自动进出料系统的控制模块出现了故障,无法进行生产。如不及时修复,就要停产一个多月,邀请国外工程师现场维修还增加费用20多万元开支。

“车间生产一刻不能耽误!怎么办?”难题面前,王飞和团队决定接受挑战。他们查询了大量资料,请教专业人士,组织团队技术攻关,终于用自己的双手解决了进口设备的难题,王飞也因此获得2019年年中集团公司的“技术标兵”。

能人易得,匠人难求。设备工程师不是“修修补补”那么简单。王飞说,自己原本不是做技术的,但十年来坚持在设备维护和技改一线工作,让他对扬子江药业狠抓产品质量感触颇深,在持续投入技改的同时,他也在雕琢自己“细心,谨慎,钻研,创新”的“技术工匠”生涯。

“我今年32岁,平时加班加点多,只要公司组织的技能比武,我都会参加,唯一遗憾的就是没太多时间陪家人。”王飞说,他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2岁,自己一次没有送过孩子上学,但好在家人支持他投身扬子江药业的事业中去。

“设备工程师是一种情怀,奋斗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王飞说,家人的鼓励、团队的凝心聚力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虞启忠)

责任编辑:袁上草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