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56年来,他自费近30万元收藏毛泽东著作书籍,免费向公众开放

2019-11-05 10:0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图书馆二楼,有一间非常特别的阅读室,这间屋子有70多平方米,屋子里整齐摆放着毛泽东生平家世传记、毛泽东著作、军事部分等11类共3000多册关于毛泽东的书籍。

这些书籍是马学忠从27岁开始收藏,历时56年,自费近30万元“淘”来的。

传承红色基因

10月20日,在由吉林省原副省长杨庆才题写的“毛泽东书斋”内,迎来了伊通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的40多名教职员工,他们此次来是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

之所以选择来这里学习,校长孙铁石的理解是在伊通这个小小的县城,能够看到3000多册关于毛泽东的著作,以及写毛泽东的书籍,是非常难得的。同时,3个展厅的“毛泽东家世展”对教职员工也将起到教育作用。10月21日,该校党建办公室主任王慧芳又带上8岁的女儿贾懿格来参观。“我认真地给孩子讲解一遍。”马学忠说,孩子刚来时有点拘谨,后来听到他用孩子的语言为她讲毛泽东的故事,立刻就放松了下来,而且听得很入神。王慧芳说,她带女儿来参观学习,就是让女儿从小就要有红色基因,把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传到小一辈的心中。

孙铁石在参观后说,老党员马学忠坚持56年收藏毛泽东著作,他不是把这些著作视为己有,而是拿到图书馆,供更多的人学习和阅读,这不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种体现吗?

带着敬意收藏

马学忠在年轻时,就常常把书刊上的油画、版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剪下来保存。到1963年,马学忠已经保存了近2000张。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把这些剪裁下来的作品进行了分类,把毛泽东主席的图像资料专门装订成了一个特制的集子,经常翻阅。

“那时候毛主席的照片并不是很多,能装订成这个集子,非常珍贵。”马学忠暗暗下定决心,要多收集,让更多的人了解毛主席的故事。

马学忠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1978年,他收藏的一本《毛泽东照片选集》定价是55元,而那时他的月工资只有66.5元。最后,他还是下定决心,把这本画册买到手。

“别人出门都是到处转一转,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而我出门就是到当地的书摊走一走。”马学忠向记者介绍,他就是想把关于毛主席的书籍收藏得全一点,将来能够成为教育人、影响人的重要文化阵地,同时成为研究和了解毛泽东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资料库。

“只要这些关于毛主席的著作里有新思想、新内容,只要经济还能够承受得住,我总是要买回来。”马学忠说,家人去外地出差也都惦记帮他买书。

关于国内外研究毛泽东的书籍,马学忠整整装了3个大柜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马学忠对相当一部分书籍进行了通读,他说只有这样,给读者讲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1994年,马学忠结识了毛泽东家乡——湖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罗隆军同志,他给马学忠提供了很多帮助,700多本关于毛主席的珍贵书籍,从湖南寄到了吉林。

藏品属于社会

最早的时候,马学忠把书屋办在自己家里,三室一厅的房子,他专门把一个房间用作书屋,供人们来阅读。2009年,在伊通满族自治县文广新局等有关方面的帮助下,马学忠把这些书搬到了县图书馆,这样来看书的人就方便了。

1997年1月,在伊通满族自治县文联、文化局等有关方面的重视支持下,马学忠收藏的书籍在伊通满族博物馆展出,先后有2万多人参观学习。2013年5月至10月,举办“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文献收藏展”,展出关于毛主席的7000多件文献、艺术品,又有2万多人受教育。吉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800多名师生集体进行了参观学习,其中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2005年,来自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的学者千野明日香,在参观后问了马学忠3个问题:为什么要收藏毛主席书籍?一共花了多少钱,是自费还是公费?这些书籍将来怎么办?马学忠告诉她,这些书籍都是自费收藏,等有一天自己不能动了,就将这些藏品交给伊通人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用得上。这笔财产不属于个人,应属于社会。因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日本客人连连竖起大拇指,对马学忠不断地称赞。

春去秋来,当年那个收藏毛主席书籍的小伙子,已经变成83岁的老人,但收藏、传播,将红色种子播撒在读者心中的初心一如往常。

 

马学忠(中)向参观者介绍藏书情况。

责任编辑:李艳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