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触发面值退市而处于停牌状态的*ST华业正在部署离开A股市场前的“最后一搏”。
证券时报记者从公司处获悉,就在昨日,*ST华业已经向交易所递交了申请豁免退市的相关材料,这在A股市场尚属首例。
从今年5月起,遭遇“萝卜章事件”的*ST华业连续五次来到“面值退市”悬崖边,最终由于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均低于面值而停止交易。
*ST华业总经理钟欣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ST华业触发面值退市,很大程度上与规则不完善导致公司受限、侦办保密要求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等有关。公司申请豁免退市,就是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A股市场化退市潮流向前奔涌之下,*ST华业的最后自救会否奏效,仍有待监管给出答案。
申请豁免退市
据相关投行人士介绍,A股公司即便触发“面值退市”,也不并会立即决定退市。通常情况下,交易所会留出15个交易日的缓冲时间。在这段周期内,触发退市的公司会有申辩机会。
*ST华业便在这个简短的周期内做着最后的努力。
“公司管理层已经做好准备,下周赶赴交易所进行沟通。目前公司大部分债权人都已经出具了函件,希望*ST华业不要退市。同时还有很多中小股东给公司发来的联名信。” 钟欣表示,“债权人和睦、股东很支持、管理层很努力,是*ST华业区别于其他面值退市公司、甚至部分A股问题公司的最大特征。公司这一动作,就是想不留任何遗憾。”
在钟欣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则不完善导致公司受限,侦办保密要求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等,是*ST华业遭遇面值退市的重要原因。“公司并非是想‘侵犯规则’,而是希望监管方能够酌情考虑‘突破规则’。”
钟欣所言的“侦办保密要求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等”,主要指向公安机关办案过程中的保密要求。
由于*ST华业所遭遇的百亿合同诈骗属于全国性特大经济犯罪案件,办案机关追赃过程中,牵涉到诸多保密的需要,这就导致公司不能在履行相关手续之前披露案情进展,进而导致市场投资者对于追赃情况和公司可能出现的应收账款回收进展不能及时掌握。
11月13日,*ST华业曾发布公告,公司于11月12日收到重庆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发来的函件,表明警方自2018年10月12日立案侦办了公司应收账款被骗案,经侦查,本案犯罪嫌疑人众多、涉案资金特别巨大、时间跨度达10年,属于全国性特大经济犯罪案件。目前,案件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相应刑事措施,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初步估值达30亿元人民币(部分系轮候冻结)。鉴于案件尚未提起公诉,挽回资产损失情况以法院审理结果为准。
在这条简单的公告后面,实际上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其他信息。
钟欣举例说,“刑事案件过程中有很多涉密,*ST华业在信息披露方面是不能自行决定的。例如,公告中所披露的30亿元,就是公司不断与公安机关反复沟通后确定的。警方也是希望不要给重庆当地医疗产业带来影响,最终才出函支持华业。当时这份函件,还专门抄送了上海证监局和交易所。”
不过,这份函件的公告日期定格在11月13日,当日*ST华业已经因为面值持续低于1元而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