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对话与独白——董义方中国画创作文献展”将于上海芊荷艺术空间启幕。届时,艺术界众多名家将齐聚芊荷,于下午一点半举办研讨会,共同探讨画家董义方的绘画之路。下午16:00开幕仪式启动,此次展览也将正式拉开帷幕。
董义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中国画理论的研究者,亦是一位艺术教育家。他16岁师从秦仲文学习传统绘画,在故宫博物院临摹古画并听取黄宾虹主讲的中国画理论,后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辅仁大学系统的学习油画、水彩等,可以说绘画技能较为全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学习经历,使得董义方较早的树立了中西方绘画比较观。
新中国成立后,董义方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与专业院校失之交臂,但在“改造”大潮中,他既对中国画发展保持着独立的思考与清晰、明确的观点,且发表了多篇学术类的文章,同时,董义方创作了大批与时代同步的建设题材的中国画巨作,并先后为人民大会堂进行巨幅绘制(待考)。在此阶段,曾多次前往桂林写生,与桂林结下不解之缘。
文革结束后,董义方一方面出于对五六十年代延续下来的中国画命题及对当下中国画发展的反思,同时出于对源自中国牧溪的淡墨传统画法在中国画历史上的断裂,但却在日本得到很好发展的缘故,因而毅然移居桂林,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淡墨山水”与现代“丛竹”新画法的探索,其艺术成就亦日臻成熟与完善。
董义方的艺术实践无疑经历从“传统”熏陶到“西画”启蒙,再到“改造”思潮的影响,直至八十年代后面对中国画核心问题进行探索的“出新”之旅。而至今对他的学术观点与创作实践并没有引发深入的考察与广泛的关注。然而,董义方的绘画理论、艺术观点及其创作探索,对当下的中国画创作与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与反思的案例。这也是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让我们在梳理董义方的学术成果和创作的同时,也为当下的美术教育和中国画发展提供了一份不同寻常的养分。
作为一位重要的中国画家,董义方的创作从传统山水切入,融合西方与时代精神在“新山水画”的道路上进行拓展,而在后期则对中国画的传统及当下生态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潜心十几年逐步完善、成熟的创立其独具风格的“淡墨山水”与“丛竹新法”。与此同时,作为一位教育家,他对中国画的理论建设、学科建设均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设性意见,而长期以来对董义方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引起学界的任何重视,此次文献展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对董义方研究的一个起点。而本文也只是挂一漏万的介绍性阐述,期待之后对董义方有更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