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湖北秭归脑瘫女孩的文学机缘

2019-12-12 15:43 三峡晚报

12月10日,刚刚搬进秭归县茅坪镇九里新家的27岁女孩屈梅玲,不仅在城里有了新房,婚事也水到渠成。靠写小说,屈梅玲今年已挣了2.8万元稿费。熟悉她的人都说:一个脑瘫女孩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文学创作改变了她的命运。

早产儿落下终身残疾

屈梅玲1991年出生于郭家坝镇一个偏远山村,地处云台荒脚下的罗家坪村,因海拔高、交通不畅,屈梅玲出生时早产,得不到及时医疗救助,造成窒息性脑瘫,落下终身残疾。

她8岁时才上一年级,上学之后,因为从小的身体缺陷,说话时脑袋不由自主地晃动,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玩,调皮的男生会往她身上撒土泼水。屈梅玲渐渐发现自己与众不同,极度自卑、回避上学,回家后吵闹着要父母带她到外面看病,可父母都是庄稼人,本没有多少积蓄,哪来的时间和费用带她到城里看病。

直到小学毕业后,在外务工的姐姐筹钱带她去宜昌、武汉一些医院求医,医生说她已经错过了最佳康复期,康复希望渺茫。

命运不公,却让行动不便的屈梅玲自小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没有小伙伴和她玩,她就一个人在家看姐姐的书,一二年级时字认不全,便借助字典。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各个年级的语文课本、课外读物、民间故事、四大名著甚至金庸的武侠小说,屈梅玲都看,虽然初时一知半解,也读的自得其乐。

2010年屈梅玲初中毕业,中考因一分之差与高中失之交臂,原本打算去读职高,但因家中拮据无法支付上学的费用。更关键的是,家人及亲戚觉得,“一个农村女孩,而且有残疾,书读再多也是白费,也找不到单位”。

开店三尺柜台拴不住心

为了让屈梅玲能养活自己,父亲向亲戚借了1.8万元,在小集镇上盘下一个服装店,经过简单翻修,小店开业。

做生意不是想象中的守柜台那么简单,刚开张时,她紧张的连话都说不利索。进店的人见到她,会不自觉露出异样的目光,有涵养的人只是多看两眼,有的人则当众奚落她:“这个样子怎么能卖服装……”

在磕磕绊绊中经营了两年服装店,稍微有了些经验,小镇上其他服装店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屈梅玲和家里人商量后,将服装店改成玩具饰品专卖店,除了避免同行竞争,她想的更多的是,做这行主要跟小孩和女性打交道,会更单纯一些。

值得庆幸的是,做生意看店有大把的时间读书,书是她了解世界的窗口,芸芸众生,世间万物,她知道了除了身处的方寸空间,还有更广袤的远方值得探寻。

书让她本就浮躁不安的心翻腾起浪花:这家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店,不是自己一辈子的栖身之地,我要走出去,不管多好多坏,去体验一下外面的世界。

当她把要去外面闯荡的想法抛出来时,父母是反对的:她待在这个村,至少在父母的视线范围之内,才是最安全、最放心的,挣不挣钱不重要。母亲甚至说:“你要觉得开店捆人,就跟我回罗家坪村养猪”。

好在她有一个敢做敢闯、风风火火的姐姐,在她的帮助下,19岁的屈梅玲果断转让了经营三年的店子来到宜昌。

找工作,首先得找到落脚的地方,姐姐和她找了几天的房子,终于找到一个便宜的小阁楼,房东太太见屈梅玲样子怪怪的,还要比别人多收三个月房租,买了些生活用品和棉被,身上仅剩200元了。

阁楼地方小,只能放1张床,1个行李箱。1张简易的桌和2个凳子。厕所4家公用,每天起床同一屋子陌生的男女老少抢马桶,抢热水洗漱……租住的环境逼仄,屈梅玲给自己拼命打气,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只有初中学历且身带残疾,屈梅玲找工作四处碰壁,有客气点的委婉拒绝,也有当面直言不讳:“你这个样子找工作,把客人都吓走了”。客观地说,除去偏见,别人说的是现实问题:体力劳动身体吃不消,又无一技之长,做文职类工作学历又是一道门槛.

脑瘫女孩的文学机缘

一次又一次碰壁让她渐渐认清了自己,不是努力就有结果,也不是光有自信就能战无不胜,生活远比她想象的要残酷,而对于她这样身体有缺陷的人来说,即使拼尽全力,也未必能被生活温柔以待,摆在眼前的,是最基本的生计问题。

直到有一次,她无意间看到青年诗人余秀华的一段采访,让她为之震动:“原来这世上还有和我类似的人,有同样的缺陷和遭遇”。

余秀华的事迹让她灵光乍现:余秀华可以通过诗直抒胸臆,也靠诗改变了人生,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同样热爱写作,平常也写散文和小小说,也会给各类公众号写广告软文和小故事,赚点零花钱。

一次偶然的机会,屈梅玲帮外地上班的姐姐写了一篇关于蜂蜜的广告软文,被她的老板周涛看中。周涛是十堰市著名企业家,见屈梅玲有这方面的特长,便邀她到十堰做网络运营部的文案。周涛还特许她,可以一边上班一边搞文学创作。

随后屈梅玲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个贵人——杨德州,一名高中教师,杨老师偶然间看到她的一篇散文,几番辗转下,通过微信教屈梅玲写作技巧和方法,推荐实际有用的读物,帮她修改文章,在他的指导下,屈梅玲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

这部20万字的小说虽然因种种原因还不能出版,但却是屈梅玲独立完成的第一个长篇作品,它给了她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之后屈梅玲开始尝试创作各种类型小说,直到2017年底,和一个叫做“每天读点故事”的电子杂志签约。

屈梅玲第一篇悬疑小说《麦城诡事》发表后,获得了很高的阅读量和点赞数。稿费也比以前的短文高很多,更重要的是,读者给她的评论和互动,使她有了成就感,他们不知道网络背后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但他们喜欢她的小说,这种幸福感让屈梅玲更加肯定了写作的价值。

靠创作诠释爱拼就能赢

2017年屈梅玲完成了中篇小说《超完美杀人案》,该篇小说主要是以多视角讲述了关于婚姻关于人性贪婪的一场猎杀游戏,在发表一个月后,被上海富嘉影视购得版权,由它改变的电影《第三人称》于今年1月份上映。

之后屈梅玲便成为一名类型小说写手,主要是以推理悬疑为主,在这个流量不算大的电子杂志APP上,她创造了刊载50万字、40部中短篇小说,一部系列长篇正在连载、阅读量280万、2.5万人特别关注的奇迹。这段时期,屈梅玲换过几份工作,摆过地摊,上过班,虽然从没打算放弃创作,但也感觉有才思枯竭之虞。

写这种阴暗诡谲的悬疑,前期会有设计剧情、玩转智商的快感,但一段时间后,灵感枯竭,再也想不出奇绝的故事情节,而暴力恶俗的东西越写越多,种种创作的瓶颈让她陷入消极状态。

正在屈梅玲困惑时,她参加了由秭归县政府扶持的残疾人技能培训和残疾人学历深造,圆了她完成学业的梦想,以及秭归县文联、残联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笔友交流活动,通过一次次的系统学习,她也学习了更多作家的写作经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她茅塞顿开,她意识到那些阴暗诡谲的悬疑故事,即使会博眼球,获得一定的阅读量和稿费收益,但始终走得不会太远。

目前,在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理论部主任韩永明的跟踪指导下,屈梅玲正在从悬疑小说中转型。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