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省级两会集中召开 各地今年经济发展路径图明晰

2020-01-13 09:09 经济参考报   孙韶华 实习生 何佳艺

基建消费担纲 地方征战2020稳增长

伴随地方两会、地方经济工作会议密集召开,2020年地方经济路径图已然浮现:稳增长位列多地经济工作首要位置,新的经济动能也将在今年加速培育。

仅1月12日一天,就有北京、安徽、湖北、广西、黑龙江等省份启幕两会。近段时间,地方经济工作会议、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等会议也在密集召开。从内容来看,稳增长被列在多地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地方多强调通过稳投资和推动消费升级来稳定经济增长。

例如,湖北省两会提出,夯实稳增长基础。稳增长的举措包括巩固提升“老基建”和超前布局“新基建”。其中,巩固提升“老基建”,具体包括根本解决高铁短板问题,根本解决公路运输体系不优问题等;超前布局“新基建”,具体包括促消费、扩贸易、稳就业等三方面。

安徽省两会强调,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挑战多、任务艰巨,安徽省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强实体稳增长工作。

黑龙江省两会提出,持续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引资,包括积极加强项目谋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等,还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包括加强产业规划、政策引领和园区承载,培育一批百亿级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天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表示,要全力稳增长稳预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有效激发消费潜能,多措并举招商引资,加强“逆周期”调节。江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表示,全力稳定经济增长,注重“点面结合”抓好项目投资,坚持“同步发力”促进消费升级,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事实上,在稳增长方面,多地已经按下全年稳投资重大项目的“启动键”。今年刚开年,江苏、重庆、安徽、河南等多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就迎来集中开工,多地开工项目涉及投资规模达到数千亿。

“稳”的同时也有“进”。地方会议在强调“稳”的同时,也释放出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强烈信号,多地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产业发展方面,地方普遍提到,发展高端制造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例如,北京市两会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聚集的体制机制,力争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福建省两会提出,将实施“三高”企业培育工程,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涌现更多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在数字产业、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现代农业、时尚消费、文旅体育等领域,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打造更多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打造创新体系,加快孵化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精准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贵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力度推进“双千工程”,着力打造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

深度推进大数据融合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

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浙江要供需两端结合发力增动能,坚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实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着力扩大内需,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除了一些共同的重点之外,还有一些地方结合自身区位等特色,围绕积极融入区域发展等国家战略,提出个性化的举措。

例如,海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推动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配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开展“我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活动,确保总体方案公布后能承接、实施好。

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和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强化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的突破带动作用。

天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专家表示,2020年是“决胜之年”,稳增长至为关键。地方会议内容透露出今年全年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表和路径图,稳中求进的基调非常明显。可以预见,今年扩内需推动下的稳增长将成为多地经济工作重点,一批重大项目将加速推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也会成为重点。与此同时,创新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会更加显现,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成为地方经济热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今年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可能逐渐回升,整体投资有望走稳并略有加快,而消费增速仍保持相对稳健,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来说,促进制造业稳增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认为,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目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30%,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必须以制造业的增长为支撑。而且,稳制造业增长是实现稳就业目标的基本途径。

责任编辑:徐丹宁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