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是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第一天,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的馆配会现场火爆。据了解,本次馆配会免费提供参展图书高质量的图书馆编目数据,设立外文原版图书订采区。
图为馆配会现场
在出版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应用不断深入,产业形态更加多元,并有力带动着出版业的整体融合,为图书出版和发行带来了更多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内容与技术的融合、行业之间的融合、产业服务的融合都已成趋势。
被誉为出版风向标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自然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实际上在过去10年时间里,北京图书订货会都绕不开融合这个关键词。从最开始的纸电同步、数据库建设,到中期的移动端平台试水,再到现在多形态的互联网平台搭建,出版业在融合创新的道路上一直没有止步。而今年众多出版单位在融合方面手段愈发“老练”,步子也越迈越大。
加速盘活优质资源
重塑出版形态成为趋势
产生这一趋势的关键就是出版从业者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创新意识。在互联网时代,不断改变是唯一不变的趋势。上海译文社的《英汉大词典》服务了几代读者,在本次订货会期间,《英汉大词典》现任主编朱绩崧表示,今年上海译文社将上线《英汉大词典》知识付费板块。英汉大词典编纂处也将于春节过后,推出一门面向英语学习初阶用户的在线视频课程,名为The Tidbit(暂定)。
在朱绩崧看来,即使《英汉大词典》是影响几代人的经典作品,也要紧随科学技术、传播方式等时代要素的演进而改变,“因循守旧就是自取灭亡,何况如今坊间绝大多数工具书数字化已经普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了”。借助当下火热的知识付费与短视频的形式,《英汉大词典》的出版模式发生改变,老树发新枝。
打造行业平台
提供解决方案
对于很多出版业的弄潮儿来说,出版融合并非简单的元素或者创新方式的叠加,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繁荣。
新华书店总店全资的新华国采教育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运营的“全国大中专教材网络采选系统(爱教材)”,依托《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的信息中盘与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和经销商提供教材网络采选的免费服务,为出版社提供数字资源制作与发布的免费平台,已成为教材发行领域的头部产品。
在订货会期间,新华国采教育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材库易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签约。通过此次深度合作,“全国大中专教材网络采选系统(爱教材)”将大幅度延伸高等教育教材产业链,发挥教材网络发行渠道的集约化效应,推动新时代教材发行渠道向信息化、平台化方向快速发展,提升全国大中专院校教材采购与管理的在线化、网络化。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人民出版社原常务副社长任超认为,这次合作会为院校师生提供优质的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采购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为教材出版发行市场提供创新智力支持,“这实际上推进教材出版与发行的良性融合,促进了行业进步”。
打通线上线下链条
以“微创新”特色取胜
打通线上、线下的融合并非是什么新概念,然而在今年,它却呈现出“微创新”的特点。这种“微创新”并非颠覆,却可以领先一步。在订货会首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承建的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线上平台,旨在构建服务产业工人的“线上+线下”双向链接学习社区。
在线上创新上,“全”成为它的特点。它的“线上”是指打造综合教学服务与社区交流平台,集在线教育、课程开发、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协作式学习社区于一体,整合工会和企业制作生产的数字资源,让产业工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直接在网上向“大国工匠”拜师学技。
而其“线下”的创新点则发挥了“传帮带”的特色,平台以遍布全国各地的职工书屋、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为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让产业工人感受技术匠人的风采和专注技艺的品格,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由劳模和工匠人才面对面传经送宝,手把手解决现场问题。这种模式真正让用户体会到了线下作用,融合力度也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