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在头版或显著位置刊文聚焦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中国证券报》刊文指出,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李克强说,要实施好宏观政策,提振市场预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上海证券报》刊文指出,李克强表示,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把减税、节支和简政有机结合起来,倾听市场呼声,聚焦企业关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证券时报》刊文指出,李克强表态,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为企业生产经营、参与公平竞争提供更宽松环境,催生更多新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资本市场为国企提质增效注入“新鲜血液”。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资本市场助力国企改革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截至2019年11月,证监会审核并购重组控股类型分布方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近A股并购重组半壁江山。证监会鼓励运用多元化金融产品、支持并购重组,陆续发布、修订多项办法及实施准则,丰富并购重组融资渠道,支持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等上市公司提质增效注入“新鲜血液”。(中国证券报)
沪深两市发布新规 参与交易所债券交易结算银行扩容。1月15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为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19〕81号)精神,进一步扩大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的银行范围,分别发布关于银行参与交易所债券交易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通知明确,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华外资银行及境内上市的其他银行可以进入交易所参与以下品种的交易: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现券的竞价交易,债券品种包括但不限于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政府支持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含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等;以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作为投资标的的基金的认购、申购、赎回与交易;交易所认可的其他品种的交易。(中国证券报)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透底三大方向。1月15日,国资委召开2019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首次晒出了央企2019年成绩单,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也首次透露大致方向,央企2020年的重组整合重点进一步明确。(上海证券报)
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四大国际中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1月15日,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发出“动员令”。(上海证券报)
社科院财经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闫坤:政府债务可控 短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应不低于11%。
2019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但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突出。在经济结构转型深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社会保险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险潜在的未来资金缺口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财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闫坤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需要高度重视的时刻。实现财政可持续既要关注短期问题,更要高度重视长期挑战。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的资金缺口,可能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更大挑战。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确保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证券时报)
提升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含金量”。2019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大年”。这一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出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多项举措出台,资本市场法治供给加大……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下一步怎么“接着改”,有待本次会议予以明确。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这一定调对2020年资本市场的工作作出部署,也指明了资本市场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有必要从全局的眼光看待资本市场的改革,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提升改革“含金量”。(证券时报)
(储继军整理)